中储粮回应运输罐车混运食用油事件,罐车运输行业乱象引关注

admin

近日,媒体报道“运输煤制油的油罐车未清洗直接运输食用油”引发广泛热议。7月6日,中国粮油总公司发布声明回应,称已开始在全系统开展专项调查。涉事企业汇福粮油集团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司灌装成品油质量无问题,公司没有自己的油罐车,都是客户派车来提货。官方机构已经介入调查此次事件涉及的车辆和运输机构。

煤制油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一旦与大豆油混合后被人们食用,可能会导致中毒。发生如此触及食品安全底线的乱象,民众的愤怒可想而知。更令民众愤慨的是,一名油罐车司机向记者透露,未经清洗就将食品液体与化工液体混合运输是“油罐车运输行业公开的秘密”。

315曝光灵耳王__闻寡人之耳者的闻

其实,这个“公开的秘密”早在多年前就被曝光。2015年,湖南都市经济电视台新闻节目《真相调查》记者就接到举报,湖南衡阳、永州等地多辆槽罐车装载强腐蚀性化学品运抵目的地,为节省成本,避免回程车辆空载,就地装上其他货物运回。更早的2005年,南方早报就曾披露槽罐车运输危化品后转运食品的问题。旧闻成为新热搜。多年前被媒体曝光的槽罐车“越界”运输问题,为何今天还在发生?显然值得深思。

315曝光灵耳王_闻寡人之耳者的闻_

食用液体从发货到销售,运输链条长,参与方多,最容易出现监管漏洞。相关媒体报道透露了一个细节:有的槽车干脆用白纸把喷在槽罐外面的介质信息遮住,再重新贴上“食用油”字样的贴纸,这样进厂验罐时就能“蒙混过关”。一位槽车司机说,散装食用油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处于半散装状态,相当于没有追溯、没有专人负责、没有检验。因此,当企业雇佣松懈的外包车队,遇到忽视安全检验的厂家,槽车混用、“越界”运输的情况时有发生。

卖家不查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买家不查验,过关就好;运输商不管,只想降低成本。买家、卖家、运输商组成了无声的利益“铁三角”。这个“公开的秘密”因为整个链条太长、环节太多,已经“屡屡曝光”多年。反思溯源混装之恶,还是因为全流程约束失效,监管漏洞重重。

_315曝光灵耳王_闻寡人之耳者的闻

只有堵塞责任链中各方的漏洞,才能真正杜绝油罐车混用问题。回到此次事件,首先,应追究油罐车运输行业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2014年实施的《GB/T30354-2013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中提到,运输散装食用植物油应使用专用车辆,不得使用非食用植物油油罐车或集装箱运输。可见,化工油与食用油“混运”明显违规,越过底线。其次,应追查批发散装食用油的买家。这些买家从大型批发商那里买来散装油,然后灌装成小包装再卖给消费者。他们是否雇佣了有问题的油罐车?他们是否从有问题的油罐车那里购买了油?他们的产品最终卖给了谁,流入了哪些市场?这些问题必须追查清楚。 此外,食用油进出库管理也必须严把流程,厂家所谓“能解决99%问题”的验罐流程绝不能流于形式。

315曝光灵耳王__闻寡人之耳者的闻

食品安全不容忽视,任何利益相关方都不能保持沉默。只有各方严格把关,才能避免层层失职。对于失职者,不仅要有“黑名单”,还要有问责名单。只有建立更加严格的全链条事后监管体系,才能确保老百姓的“舌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