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励志小学:从相加到相融,编织工艺与特色课程共筑美好未来

admin

新华社西安7月10日电(记者陈晨、刘晓)“编织历史悠久,编织不仅考验人的意志力,更能激发无限的创造力……”

暑假来临前,西安市新城区礼智小学编织手工社团课上,四年级1班的“小小讲解员”马启朵讲得激情澎湃,身旁同学们手拿针线,一团团造型优美的团扇渐渐成形。

西安市好学校_西安学校改名_

6月12日,西安市新城区礼智小学学生在上美术社团课。新华社记者刘晓摄

作为西安市后宰门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小小指南》是礼智小学借用后宰门小学的特色课程之一。从每学期初的“21天行为养成季”德育教育到中华古诗文经典朗诵,通过一系列精品课程,礼智小学与同名学校完成了从“加法”到“融合”的蜕变。

_西安学校改名_西安市好学校

“过去学校师资队伍老化,教学理念陈旧。2020年加入后宰门小学教育集团后,两所学校对接了管理团队、师资队伍、教研,实现了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的共享融合。”从后宰门小学调到礼智小学担任执行校长的杨玉梅说,学校长期以来一直为生源问题发愁,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愿意送孩子出国留学。

家长“用脚投票”是西安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安不断深化集团化学校管理、“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等改革举措,充分依托名校带动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越来越多的优质学校出现在孩子们的家门口。

西安市好学校_西安学校改名_

_西安学校改名_西安市好学校

6月13日,西安市雁塔区航天210小学二年级一班学生正在上音乐课。新华社记者陈晨摄

2021年9月建成的西安市雁塔区第四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5岁,学历高、充满活力,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在集团化办学改革中,该校与航天210小学建立“一校多校”的紧密联系,实施老教师带新教师、在职学习、同课异构的“蓝绿工程”,将后者的成熟经验嫁接到学校。

“‘双减’实施后,如何考核学习成果是一个挑战。”雁塔四小二年级语文老师冯康北说,该校从航天二一零小学引进“汉语嘉年华”理念,推出“口才新世界”、编排课本剧等活动,通过有趣的测试,将教育与娱乐结合起来。

有抄袭借鉴,也有自主创新。来到雁塔四小教学楼楼顶的“空中种植园”,孩子们种下的向日葵、西红柿长势喜人;走进茶艺课堂,学生们在茶香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都是我们根据学校自身优势研发的特色课程。”从航天210小学调入雁塔四小的执行校长温燕说,这所新学校被评为西安市2023年“新建优质学校”。

西安学校改名__西安市好学校

6月13日,西安市雁塔区第三中学学生上体育课。新华社记者陈晨摄

改革中,西安各区县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径。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局长姜勇表示,新城区成立了28个教育集团,以实力强、名校命名教育集团总部学校,对集团内相对落后的学校实行“一校长、多校、委托管理”,通过搭建“赋能学校、教师流动聘任、学生全程培训”等平台,在集团内率先实现学校优质均衡。2022年,新城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区”,2023年通过省级验收。

以新城区后宰门小学教育集团为例,10所学校教学理念、校本教材、特色课程相近,师资流动顺畅。“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派几个名师来、挂个分校牌子,而是要把名校优质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文化理念、丰富的教学方式充分辐射、分享,实现共鸣。”后宰门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白彩玲说。

_西安学校改名_西安市好学校

西安市好学校_西安学校改名_

6月25日,西安市新城区后宰门小学2024级毕业典礼举行。新华社记者刘晓摄

通过改革,学校之间曾经清晰的界限正在被打破:“一年级每天表现好,二年级表现好,三年级表现好……”“学生画像”成为后宰门小学教育集团各校的培养目标。毗邻西安站的明心小学开发的铁路主题课程、大明宫分校的“诗书法”文化主题课程,全校共享;在雁塔区航天210小学的“名校+”社区,各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取长补短,优秀教师在集团内开展师生对接……

与此同时,西安市自2021年起开始实施“新质量学校成长计划”,提出用3年时间培育600所“新质量学校”。借助这一计划,成立不到3年的雁塔区第三中学对操场、食堂进行了升级改造,开发了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等8个体育课程,改变了该地区长期缺乏质量学校的局面。

暑假前,雁塔三中七年级学生何雨欣在标准化操场上翩翩起舞,青春洋溢。“刚开始送我来这里,父母还有些担心,但经过一年的学习,我的身体变好了,性格也开朗了,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她说,走路去学校只要10分钟,家附近就有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