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后发疯工牌风靡社交平台,成为品牌年轻化互动新媒介

admin

在“00后清扫职场”的消息传遍网络后,“疯狂工作徽章”开始在社交平台上流行起来。

传统工牌是身份的象征,有部门职位加名字、一寸照片。疯狂工牌,顾名思义,是00后自我表达的新方式,把自己对职场生活的“疯狂话”直接写在工牌上。

_打工文学有哪些作家_打工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工友关爱中心)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00后的工作徽章,隐隐透着疯狂”成为热议话题。

不少年轻人用姓氏的谐音来表达职场思绪,“表达出一种淡淡的疯狂和冷静的癫狂”;一些网友也用工作证来发泄,把自己归类为“城奴”,找到了情绪宣泄的新出口。

疯狂工作徽章也成为品牌青少年互动的媒介。

无论是麦当劳、瑞幸咖啡这样的互联网潮牌,还是腾讯会议、科大讯飞这样“稳”的品牌,已有近30个品牌入局,用工作身份证笑话吸引人气和关注。

这引起了DT商业观察的好奇。“身份证迷”为何如此火爆?品牌又是如何玩转身份证迷的?对品牌营销有何启示?

农民工疯狂文学,身份证是时候了

热点话题的营造,往往需要情感的共鸣和参与机制的引导。

这波工作ID表情包的兴起,最初源于职场博主@打工保健中心 的一篇帖子《我说同事们真勇敢》,该帖子获得了8.4万个赞,2.3万个收藏。

闻讯而来的工人们迅速加入进来,将自身的工作经历与角色相结合,用“疯狂打工牌”的方式做表情包、讲故事,成为了戏剧的一部分。

随后,随着博主们的纷纷效仿,互联网巨头、品牌也开始加入到工作徽章革命中,关于工作徽章表情包的UGC内容如潮水般涌来。

熟悉的“上班族疯狂”情感公式+独创的上班族徽章参与机制,让“上班族徽章迷因”的社交属性逐渐强化,并形成自我传播。

“00后的工作证带点疯狂”等话题也获得热度,短短10天阅读量翻倍。

打工文学作品_打工文学有哪些作家_

从社交媒体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疯狂工作徽章的主要玩法是通过与自己的姓氏谐音双关,传达年轻人的“新工作精神”。

比如当代的“螺丝”精神就是“别想扭我,我扎你的手”,要把反PUA精神贯彻到底。“林实功”眼光独到,对“同事本是同一片森林的鸟儿”的职场现状看得很淡。

“梁先生,工资花光了,自然就好”表示不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这点钱我很难帮到您”。“吴先生,我下班后会把资料全部发给您”强调了时间观念,只要“我下班了,这周的辛苦就到此结束了”。

打工文学作品_打工文学有哪些作家_

(图片来源:@护肤品公司日常)

除了姓氏玩笑,玩转疯狂工作徽章更直接的方式,是直接以偷懒惯犯、酷柱子等来命名,用幽默诙谐的文案体现当代职场人格,呈现自成体系的职场哲学。

_打工文学作品_打工文学有哪些作家

(图片来源:@工友关爱中心)

比如“习惯性偷懒者”的本质就是“今天什么都没做,但是我真的努力了”,“检查工作站之王”则加上“没关系,每天按时到工作站就已经很棒了”的自我安慰。

不管是戏仿“百家姓”,还是冠以“职场个性”之名,工作身份证的疯狂使用,都表达了“要么对一切都掉以轻心,要么就不好惹”的职场人态度。

工人们都疯了,而且越来越直接

事实上,工人“发疯”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工作身份证出现之前。

刚刚步入疯狂世界的年轻人,会把电脑屏保换成《静观世音菩萨》或者《甄嬛传》,在工作台上亲手制作纸手铐,暗自自嘲。

打工文学有哪些作家__打工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Efforts of Pipiju)

比较进步的小伙伴们开始把各种符合工作精神的摆件搬到自己的工作台上。

从“上班想家”的路牌、手工制作的香蕉绿热线,到破碎梦想的墓碑这一隐喻性物品……这些装饰看似夸张,却并不过分张扬。

_打工文学有哪些作家_打工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WPS AI智能官)

这种偷偷摸摸的发疯方式,是对背负重担的小小反叛,更是一次让自己从压力中解脱出来的心灵洗礼。

更高级的疯狂方式,是把写着心情日记的A4纸贴在椅背上,在办公桌上贴上大大的“香蕉绿”警示语,或者在显眼的地方挂上写着“已经上班,努力坚持”的横幅。

打工文学有哪些作家__打工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哇喜Q麻)

工人们希望在工作站附近设立“二十分钟效应”的休息空间,在办公区域找到情感价值。

从本质上来说,“在工作站疯狂”是一种精神按摩和情绪减压,“当你在人生荒野中无法前行时,你还可以在工作站静静地疯狂奔跑。”

打工文学有哪些作家__打工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只为君故)

此外,“拼命干、拼命干”是职场人的一种社交货币、一种社交伪装,说明年轻人愿意与同事打成一片,一起在艰苦中寻找快乐,成为“患难与共”的同事。

一个有趣的变化是,过去电脑屏保、工作站装饰等疯狂行为,多多少少都会“避开”领导,变得隐晦。这是工人之间的潜规则,是牛马同宗的相互认可的规则。

如今,“工作徽章”的申报方式变得更加直接,从社交媒体的大规模参与到直白的表达方式。

工人发疯已经逐渐从少数人的游击行为变成职场的主流文化。

品牌如何才能让年轻人“疯狂”?

随着流量和关注度的提升,这种对工作徽章的“狂热”也蔓延到了品牌商身上。

各大品牌都希望在这场品牌文学的狂欢中,找到一种更年轻化的传播方式。

DT商业观察整理了部分品牌“工作徽章”笑话的笔记后发现,这些笑话的使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打工文学作品_打工文学有哪些作家_

第一类是把自己的产品当成员工,针对热销的产品制作工作卡,凸显产品特色和品牌优势,增强记忆。

比如,在5G时代冲浪的麦当劳,利用工牌的外壳和形式,为酥脆薯饼、荤王等产品量身定制“疯狂”语录;瑞幸咖啡则大肆宣传“每周新品”、“稍甜的椰子拿铁”等产品特色。

_打工文学有哪些作家_打工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Luckin Coffee)

第二种玩法是将产品在职场的使用场景嵌入到工作徽章中,这样工人在忙乱的时候也不会忘记使用。

典型例子是@科大讯飞,其巧妙结合程序员日常尴尬处境、职场行话和自嘲,做出“键盘侠”、“好乐妈”等标题引起职场人士共鸣,也借机宣传自家办公软件的优势,展现出硬核科技与人文关怀。

纸巾品牌@德佑,以湿厕纸的产品特性作为引子,重点打出“边上班边上厕所=边领工资边偷懒”的段子,增加产品曝光度。

打工文学有哪些作家__打工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Deeyeo德佑)

第三种玩法是品牌利用公众号发布“00后做的工作徽章”笔记,将自己融入年轻群体。

如同利用猫咪表情包制作视频一样,品牌利用疯狂的工作徽章作为沟通载体,通过对比感,创造出与劳动人民产生共鸣的个性。

例如@美团招聘 的帖子标题就是《我们00后同事的身份证都这么城市化了吗?》

@腾讯会议的工作徽章直接表达了“不想开会”的情绪,与品牌功能形成了微妙的反差。此前品牌笔记的点赞数从几十到几千不等,而工作徽章相关笔记的点赞数超过5300个,收藏超过1500个,评论超过1000条。

打工文学有哪些作家_打工文学作品_

(图片来源:@腾讯会议)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追逐“工作徽章模因”的品牌的重点都是利用当前的“流量密码”来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其实,无论是之前的猫咪表情包,还是现在的“疯狂工作徽章”,热门的表情包本身都是有情感价值的。

年轻人喜欢用“梗”来表达自己、释放情绪,也希望通过“梗”来认同群体、找到共鸣。

对于品牌来说,玩梗时如果心态上能保持真诚,技巧上能坚守自己的定位与核心,找到情感连接点、文化记忆点、品牌联想点,那么距离玩梗成功也就不远了。

最后的想法

可以预见,未来与劳动人民相关的热门表情包仍将层出不穷,并持续保持热度。

但品牌追逐热门话题也存在风险,需要谨慎选择。

比如此次“跟风”的品牌,多为食品饮料、个护等快消品牌和互联网巨头。前者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后者近年来则逐渐养成了玩梗的“消解严肃性”基因。只要和打工者站在同一战线,就会相对容易收获青睐和好感。

相反,如果是强调“风格”的品牌,比如讲述高端故事的服饰美妆产品、坚守特定概念的一线时尚品牌,或是主打中产阶级的专业户外品牌,由于目标客群的差异,也为了避免“调性不对”带来的不协调感,没必要每一种潮流都去追随。

品牌只有深入流行文化,了解年轻人和品牌目标受众的喜好,才能基于流行表情包进行内容再创作,回应年轻人在职场中排解情绪的深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