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军事·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刘晓兵 光明日报通讯员 耿玉林 杨欣欣
“‘安全第一,胜利一半’是战争的真理,古今中外22场典型战役就是最好的例证……”初夏,国防大学联勤学院百米长的浮雕墙前,一位精神抖擞的老教授腰里别着扩音器、头顶着话筒,满怀激情地给学生们讲解墙上的战役实例,解答学生们的疑问。这位老教授就是从教35年的刘芬良。
“道顺时而顺”。2017年,军队院校调整改革全面启动,刘芬良任职的原后勤学院成为国防大学联合军种学院。在改革强军的时代召唤下,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联合作战背景下,一体化后勤理论体系如何构建?新型指挥体制建立后,如何体现联合军种?”为寻求解决之道,学院一致同意建设联合军种新学科。学院选拔精干军人组成编辑研究组,任命刘芬良为主编,整合各专业优势,探索联合军种理论体系。
“最难的是概念的界定。”刘芬良回忆道。虽然只有四五十个字,但他对每个字都反复推敲,从分工收集资料到组织充分讨论,再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广泛调研、提供意见,围绕概念界定召开了十多次专题咨询、审查会议。耗时两年,一本专门探讨联合军种相关问题的教材《联合军种学》问世。该教材提出了“联合军种”的概念,总结了“联合军种”形成发展的规律,勾勒出“联合军种体系”,并在国防大学组织的首批理论体系建设教材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刘芬良说:“这是我做过的最具挑战性、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强调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军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模式必须面向战争进行改革。面对这场中游大考,刘芬良主动担起重任,担纲教学督导组组长。他带头申请参加战区联合作战指挥试点,深入了解战区联合指挥和后方保障要素,对新作战需求有清晰认识,再把研究成果反馈到教学中。作为督导组组长,刘芬良经常深入一线听课、查课,及时反馈年轻教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私地把自己几十年备课、教学的经验传承下去。他作为重要骨干探索出的“六大教学模式”分别荣获2023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军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深入探究现代战争后勤装备保障机制,作为一名“老后勤”人,刘芬良敢于担当重任,通过梳理国内外战争史实例,用鲜活的历史,深入研究、阐释后勤装备保障之道。为了获得更多第一手资料,刘芬良经常熬夜学习,周末泡在图书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主编的《先进战争手册》问世。书中分析了91个经典兵种保障战争案例,系统撰写了各类战争形态的规律性以及各专业兵种对当代战争的启示。“这本书是部队以备战为重点,结合战争史深入研究战术、保障方法的宝贵宝藏。”王军同学说,这本书已经成为基层部队学习战争的重要教材。
刘芬良老师站在讲台上已经35年了,他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军校教师淡泊名利、潜心学术、苦练内功的不懈追求。他紧跟改革强军步伐,在强军新征程上阔步前进,以战为师,以战为师。
光明日报(2024年7月21日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