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7月22日电(中新社)题:记者手记:走进巴黎奥运村 感受跨越百年的奥林匹克理想
中新社记者 杏冲
夏日的巴黎雨来得突然。21日的一场阵雨过后,塞纳河畔的巴黎奥运村很快就被蓝天白云覆盖。远远望去,占地50多公顷的奥运村约80栋建筑错落有致,裹着紫、绿、黄、粉等清新的“奥运限定色”,在巴黎北郊圣丹尼斯的建筑群中十分醒目。
18日开村后,已有不少队伍入驻,从窗户上悬挂的旗帜就能清晰辨认。据工作人员介绍,巴黎奥运村设有可容纳3200人的餐厅、24小时健身房、3500平方米的综合医务室和便利店,奥运会期间将成为1.4万余名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温馨“家”。
当地时间7月21日,巴黎奥运村一角。中新社记者赵文宇摄
奥运村诞生于一百年前的巴黎奥运会。当时,在巴黎西北部的科隆布体育场附近,建起了一排临时木屋,每间木屋有三张床,共用一个卫生间,组委会提供餐食,还有外币兑换处、干洗店、理发店、报摊、邮局等。这些设施成为每届奥运会的“固定组合”。
当时设立奥运村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1921年,巴黎获得第8届奥运会的举办权,但由于筹备仓促,一家足球俱乐部放弃了该队位于科隆布的体育场作为奥运主赛场。因此,1924年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大多设在郊区。为了方便运动员参赛,奥运村便建在体育场附近。
然而,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早已对“奥林匹克之城”有了构想——它应该兼具“传统主义的庄严”和“现代主义的创新”。1924年,在顾拜旦的出生地巴黎,他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当乌拉圭足球巨星、美国田径冠军、澳大利亚游泳健儿跨越千山万水奔赴这座“光之城”时,运动员们同在一个屋檐下,共同仰望五环的辉煌。
随着时代的变化,奥运村不再是特定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而是奥林匹克理想的集中体现地。
广场区域是巴黎奥运村的核心区域,场馆中央竖立着一块大屏幕,屏幕前摆放着粉色的躺椅和遮阳伞,宛如夏日的沙滩派对,运动员们可以一边在这里放松、社交,一边观看奥运转播。
当地时间7月21日,运动员在巴黎奥运村广场休息。中新社记者赵文宇摄
纪念品商店也是运动员们的热门购物区。距离开幕还有几天,但有些商品已经售罄。徽章尤其受欢迎,徽章交换活动或将再次成为奥运村的热门活动。香港队击剑运动员何伟恒今早刚抵达巴黎,办理完入住手续后就来购物。“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对这里印象很好。我知道商店很受欢迎,所以我早早就来了。”
河边的休闲区,不少运动员在闲聊。一起观赛、分享徽章、偶遇,这座理想的奥运城市里的每一次互动,或许都静静地承载着卓越、友谊、尊重、团结的价值观。
桥的一端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驻地,除了五星红旗外,还有一面写着“中国加油!中国加油”的横幅,一只可爱的“大熊猫”从横幅里探出头来,仿佛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致意。
图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村的住所。中新社记者赵文宇摄
两年前,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同舟共济面向未来”的倡议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国际奥委会希望即将举行的巴黎奥运会也能成为人类追求卓越、团结协作的象征。
庄重中又带着创新,巴黎奥运村是生态环保的“奥运新城”,也是“未来实验室”。组委会表示,公寓制冷系统等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广,让奥运村成为新社区的标杆。百年前的木屋最终被夷为平地,但新巴黎奥运村或许不会再在世人面前消失。
奥林匹克理想跨越百年,内涵和载体不断丰富。工作人员表示,期待巴黎奥运村成为新的里程碑,它的作用不只是在比赛期间,更在传递一种价值观,告诉人们运动可以改变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