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准格尔旗:蒙汉文化交融的漫瀚调,唱响文明先行曲

admin

【山川瑰宝】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雷 张丽兰

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有一首旋律流畅、音调高亢的独特歌曲,它的声音飞过黄河,传到田野、牧场,唱响了一曲文明碰撞融合、人民守望相助的先锋之歌,它就是曼罕调。

准格尔旗位于黄河“蓟子湾”东北角,地处内蒙古、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清朝时期,大批汉族移民从山西、陕西等地迁入准格尔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业发展的局面。移民不仅开辟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蒙汉民族的文化交流。经过长期的融合与传承,汉族人民在学唱蒙古族民歌时,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晋西北、陕北地区一些山歌的曲调和旋律,使这些歌曲不仅有了汉语歌词,而且曲式结构和演唱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满汉调真假声结合,嘹亮清脆,十分优美,在准格尔旗广为流传,几乎人人都会唱。

准格尔漫翰调在线播放_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副旗长_

满汉歌剧排练。摄影:何润

满汉调大部分取材于日常生活,生动地表现了准格尔旗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场景。山川丘陵、河流水坑、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均可成为主角,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生活情趣尽在其中。在民间流传着大量的满汉调歌词,已收集、整理、印刷的已达3000余首。还有无数的满汉调歌手和乐迷随时随地即兴创作新歌词。满汉调真正成为扎根于人民群众的艺术。

准格尔漫翰调在线播放__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副旗长

满汉全席演出前演员化妆。 黄欣 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曼汉调逐渐走出准格尔旗,流传到鄂尔多斯市乃至整个内蒙古自治区,引起广泛反响。1996年,准格尔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曼汉调)之乡”;1997年,首届曼汉调艺术节成功举办,迄今已举办9届,成为准格尔旗标志性节庆之一;2008年,曼汉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准格尔旗成立了曼汉调艺术研究院。

_准格尔漫翰调在线播放_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副旗长

准格尔旗乌兰木齐战士正在进行基本功训练。 何润 摄

近年来,准格尔旗涌现出一批从事满汉调演唱和传承的优秀歌手、音乐家,他们的作品更加开阔,音乐风格更加绚丽多彩。准格尔旗创作了《美丽家园人情》《海红酸甜》《系魂丝》《大山那边》《同心记》等多部满汉调音乐剧、舞台剧、现代剧,多元化的呈现形式让满汉调在新时代更加接地气,引起观众的共鸣。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副旗长_准格尔漫翰调在线播放_

满汉调音乐剧《同心集》演出现场。摄影:何润

“新时代赋予了曼罕调更多的内涵,它走进了世界级音乐殿堂,也在农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传唱。在我从事文艺工作的20多年中,我深深感受到曼罕调在这片土地上强大的生命力。”乌兰牧骑文工团团长、准格尔旗党支部书记王伟业说。

如今,准格尔旗继续发掘、整理、保护和传承曼汉调的曲目、唱词、演奏方法等,并成立了曼汉调培训学院,让曼汉调代表性传承人到城镇、社区对爱好者进行再培训,推广曼汉调进校园,做好曼汉调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曼汉调,这一根植于准噶尔大地的独特歌谣体裁,汲取了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精髓,让准噶尔各族人民热情相拥、共同唱响黄河之滨最优美的乡音。

光明日报(2024年7月28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