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山东淄博齐长城: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机遇

admin

【文化中国行·前线故事】

拉起智能“防护线”

_智慧线起始端有十字纹_智慧线分叉至情感线

讲述人:山东省淄博市文物服务中心文物保护科副科长高伟

第一次看到齐长城,是2019年到淄博区太和镇上班的时候,齐长城屹立在高山之上,犹如一条巨龙,令人震撼。

齐长城横跨山东半岛,是中国现存最古老、遗迹最准确、保存最完好的古长城。齐长城淄博段位于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交界处,是齐国南部的咽喉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为这座古长城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色彩。

齐长城由于年代久远,长期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齐长城也早已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保护难度较大。

智慧线起始端有十字纹_智慧线分叉至情感线_

过去齐长城巡护工作主要由我和同事们负责。淄博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56处,除了日常的文物巡护工作,我们还承担着文物保护管理研究、项目考古调查探索、博物馆运营等多项任务。巡护压力比较大,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巡护工作容易发生危险。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迷路了,好不容易走到山下,车子爆胎了,我差点儿崩溃到极点……

2022年,淄博市开发了“淄博齐长城”智慧巡护系统,淄博区按照每公里一人的标准,在齐长城沿线村庄选取设立了43个公益岗,实现了全区15段共计43.11公里齐长城遗址全覆盖监测管理。智慧巡护系统为巡护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实时开展高效的人工巡护工作,巡护员在实地巡护过程中,可以实时记录、汇报齐长城巡护状况。此外,系统还开发了在线卫星影像比对功能,实现线上线下双巡护。

_智慧线起始端有十字纹_智慧线分叉至情感线

“淄博齐长城”智慧巡护系统的成功实施,不仅为齐长城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多部门协作,推动智慧巡护系统在更广泛的领域应用,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项目团队:

_智慧线分叉至情感线_智慧线起始端有十字纹

光明日报记者刘猛、董成、王秉亚、宋锡群、刘谦、赵秋丽、李志晨、高平光明日报通讯员刘柳江、王宇

光明日报(2024年8月14日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