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鼓戏今夕何夕:首部走出国门的国家非遗作品

admin

豫剧《今朝何在》以《大唐传奇·义勇英雄》为蓝本,采用小剧场戏曲艺术形式,融入实验理念,在题材选择、情节延伸、人物塑造、舞台设计、宣传传播等方面充分展现了先锋精神和创新意识。该剧已受邀登上国际舞台,即将成为首部走出国门的豫剧作品。

渔鼓戏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领唱者手执渔鼓,用简板敲打节奏演唱而得名,是山东流传较广的地方戏曲剧种。渔鼓戏以其灵活自由的表演内容、朴实无华的演唱风格,深受群众喜爱。据《中国戏曲志·山东卷》记载,每年三月、九月香火节,人们在道观前搭戏台唱戏,农闲时则聚集在戏房排练新戏,春节期间登台演出,直至正月末。近年来,随着当代戏曲工作者的挖掘、传承和创新,涌现出《追龙罐》《打板桥》《转角》《老谢上任》等一批新编豫剧,并多次荣获“中国戏剧奖·小剧目奖优秀剧目奖”“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今天怎么样》是豫剧在剧目创作和表演创新方面的又一次突破。

_今夕不知何夕一浊_襄阳市地方渔鼓戏

《今夜何所是》讲述的是晚唐时期的恩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剧中如月与云良是一对恩爱夫妻,为躲避乱世隐居深山。云良为了完成如月的心愿,冒险去应考。云良刚离家,如月便救下了一位老人。岂料老人醒来后,如月发现他是旧识。身份暴露,如月大吃一惊,将其赶走。此时,云良突然回家……三人面临“去留”、“杀救”、“生死”的多重选择。

襄阳市地方渔鼓戏_今夕不知何夕一浊_

该剧短小精悍,情节优美,将小剧场与渔鼓戏相结合,让作品更贴近观众。作为地方小剧场,《今夕何夕》不一味追求大制作,而是充分保留了该剧原有的特色,充分呈现了该剧的艺术风格。小剧场的演出形式,保持了渔鼓戏朴实自然的风格,同时又能通过演员的一颦一笑,让观众更近距离地体会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今夕何夕》剧情简单,在结构上采用元杂剧的四重一楔形式,以凝练的人物构图,在有限的人物中,深入挖掘人物间的关系以及每个人物独特的性格、情感和人性。在创作上,该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渔鼓戏原有的表演特长,呼应了小剧场形式精髓,在有限的戏剧空间里拓展了戏剧的外延意义,其释放的文化能量不亚于任何一部宏大的名作。

该剧充满青春时尚气息,在立足戏曲精髓的同时,大胆吸收戏剧、皮影戏、武术等元素,以极具时代感的创作和表演,俘获年轻观众的青睐。不同于传统戏曲或新编历史剧的常规表达,《今日何在,永恒何在》创作团队充分考虑当代观众的审美喜好和话剧作品应有的文化立场,将侠义、爱情、善恶等元素注入剧中,保留渔鼓戏惩恶扬善的传统,融合年轻观众喜爱的悬疑、推理等微观审美感受,聚焦人性这个永恒话题,带领观众在剧情中体会“善恶一念之间”、“人性本善”的主题。剧中人物性格变化与内心情感,不仅引导剧情层层推进,细微之处呈现的多重剧情反转,更是让观众感受到“追剧”和“剧本杀”的精神快感。在每次激化矛盾的交叉点,出乎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的剧情走向,选择看似出乎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的方向,观众不仅能在剧中寻找答案,更能在反思中串联起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创作、演出与欣赏之间由此形成共情,让传统戏曲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也让豫剧摆脱陈旧、庸俗的传统观感,拉近了戏曲艺术与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距离。

今夕不知何夕一浊_襄阳市地方渔鼓戏_

该剧所体现出的时代感,与主创团队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拓展实验的精神息息相关。该剧导演、编剧均为80后艺术家,思想前卫,富有创新精神,他们在创作中,不仅赞扬,也批判、思考。如编剧臧宝荣在剧本创作中,牢牢把握剧中人物形象特征,在“善恶”转化中深刻揭示人性向善的本质,让观众感同身受、深受鼓舞。三位演员均为90后渔鼓戏传承人,他们的舞台步法、袖法、身法都经过精心钻研。将渔鼓戏的艺术特点与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相结合,演员们以扎实的唱念做打基本功,准确细腻地表达人物的情绪,让《今朝何在》既拥有传统戏曲的文化底蕴,又展现出当代戏曲艺术家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剧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由出生于1998年的王巧玉饰演,她舞台功底扎实、经验丰富,将名妓“如月”的性格诠释得恰到好处,她洒脱洒脱的表演风格也让整部作品流畅华丽,充满青春活力。

_今夕不知何夕一浊_襄阳市地方渔鼓戏

《永恒何在》以极简美学风格创新了传统戏曲“一桌两椅”的节目规则,其舞台布局既符合戏曲美学,又凸显了小剧场的简约风格,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享受。该剧用极其简单的白色背景幕,将舞台缩小到狭小的空间内,数个白色装置和悬挂在顶部的巨大镜框构成了整部剧的全部道具。框架结构的白色装置既可以作为桌椅使用,又可以像梯子一样随意切换舞台布局,既有道具的实用功能,又有极强的隐喻意义。这显然是对传统“一桌两椅”节目规则的创新再现,冷色调的白色装置与微观舞台环境之外的黑色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结合冷峻的舞台灯光的变化,既暗示了戏剧内核的暗流涌动,也暗指了三位戏剧人物内心的复杂变化,起到了表达戏剧内涵的作用。《今天几点了》极简的舞台剧场设计,既是渔鼓戏原有舞台风格的延续,也是当代戏曲艺术创新思维与个性的体现。

光明日报(2024年8月14日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