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是一门表现人体极限的艺术,借助道具,这种极限被多维度地拓展,道具将杂技演员的创作美学付诸实践。从发展的角度看,当人的技巧达到极限时,杂技艺术的高度或许取决于实现这种创作的道具设计。
技巧、道具、造型构成了杂技的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的变化、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构成了杂技艺术的内在驱动力,推动着杂技艺术不断发展。如果说杂技艺术化地呈现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那么这种勇气和智慧的体现,则更加具体、生动地体现在杂技演员对道具的开发、运用、改进和创新上。
道具的创新研发,让杂技有了新的形式。中国杂技历史悠久,流传至今的节目精彩纷呈。根据技巧风格和表演形式,杂技节目有平衡、翻腾、柔韧、攀爬、操控五种类型,几乎每一种类型都需要道具。尤其是翻腾、攀爬、操控,适当道具的加入和不同的道具组合,给简单的技巧带来了更丰富、更灵活的表演空间。
例如,山东省杂技团原创的杂技节目《踏鼓》,是在山东传统杂技技巧“踏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往的踏鼓技巧主要以踩桌椅为主,经过创新变革,出现了踏鼓动作。大鼓、长鼓、手鼓等都成为展示踏鼓技巧的载体,在技巧和观赏性上都令人耳目一新。在此基础上,山东省杂技团进一步编排了踏鼓动作,增加了两段360度、720度过鼓动作、三段跑鼓动作等,高难度技巧与队形灵活变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表现力。
再如上海杂技团的《大跳板》是引进产品,而《踩人》则是中国踩人技巧的传统表演形式。经过两位主创演员程海宝、潘素梅的深思熟虑和大胆尝试,将两个节目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节目《跳板踩人》。该节目利用底部跳板和高空座椅的道具组合,将“踩人”和“踩顶”两对高难度技巧完美地嵌入和串联起来,以全新的表演结构拓展了表演空间,完美展现了节目宏大、细致的风格特点。《跳板踩人》节目荣获第25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
道具的创新可以带动技巧的创新,从而实现杂技节目的全面突破。例如,中国杂技团创作的节目《九级浪》在道具上就投入了不少心思。该节目在传统“杆技”的基础上,将原本单一的静态杆技进行了从量到态的多维度设计开发:不仅出现了单杆、双杆、三杆,而且除了静态之外,还有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向的多样化动作。这一设计开创性地在舞台上构建了三维相交的几何角度,利用三角关系的稳定性来实现道具的摆动、上下、旋转,为节目的整体呈现创造了开阔的空间,为演员施展技巧形成了坚实的框架。
杂技是一门表现人体极限的艺术,借助道具,这种极限被多维度地拓展。道具将杂技演员的创作美学付诸实践,其在杂技艺术中的重要性或许仅次于人的技巧。从发展的角度看,当人的技巧达到极限时,杂技艺术的高度或许取决于用于实现创造力的道具设计。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杂技艺术的发展不断追求和探索,创作规律日趋清晰,杂技剧应运而生。杂技剧中蕴含的人物故事和思想意蕴更加丰富,涵盖的综合艺术元素范围更加广泛,技术要求更高,道具的作用更加凸显。一部杂技剧的审美价值离不开道具的有机构成,道具的每一个设计都需要从各个方面去考虑,首先要基于剧情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炫耀技巧而突兀的存在;应是当时地方戏剧假设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不开故事的走向和角色的逻辑。其次要满足演员的需要:配合技术动作展示是道具最基本的功能,而让演员除了技术表演之外,还能运用道具进行细腻的戏剧表演,使人与物在戏剧情境中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道具的最高理想。
成功的杂技道具设计,应将道具融入剧情,为技巧提供施展空间,从而实现“技巧”与“戏”的融合。如杂技《保卫上海》将传统的绳梯改造为解放军进攻武器,在舞台上营造出“软梯攻城”的壮观场面,展现战士冲锋陷阵的激情与无畏;为将解放军攻占上海发电厂的过程具体化,节目改造了蹦床,为演员增加了高空钢丝绳,展现了解放军与敌人殊死搏斗的英勇与勇气。杂技《天山雪》更加注重道具设计,在创作过程中同步进行戏曲策划与节目设计,将道具环节放在创作的开端,重新审视杂技的各种要素,极大地激发了艺术想象力。该剧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瓦孜(高空走钢丝)运用到“悬崖修路”情节中,再现了军民在建设边疆时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了生动刻画新疆棉花大丰收带来的喜悦,蹦床节目由静态改为流动,用蹦床帮助演员跳上高空……就这样,技巧与剧情紧密结合,道具与人物天衣无缝,杂技与戏剧共同成长。
杂技艺术历经三千多年,至今依然生机盎然、绚丽多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从未停止过创新变革的步伐。杂技的技巧和道具按照自身的个性和原理不断得到发展,在创作者的审美调度下,与时代和社会有效呼应。当前,科技的发展为杂技道具的研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但道具研发与科技成果尚未形成有效联动。艺术创意与高新技术研发、工业制造等生产环节之间缺乏直接可行的引进渠道,导致国内许多院团的道具设备、杂技表演场地的硬件设备还比较落后。如何尽快将科技生产力推广运用到国内杂技舞台,满足杂技艺术的需要,进一步推动我国杂技表演艺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多方面不断努力。
艺术之路永无止境,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思维去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方法,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善于转化,把不同学科、不同艺术门类、不同行业联系得更加广泛、更加紧密,辩证地整合我们的艺术生产力,全面提升杂技舞台的艺术表现力,用杂技的美学去呈现更多深邃、清新、古朴、雄浑、有力的精品。
光明日报(2024年8月14日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