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书籍的力量 上海书展开幕
※ 转眼间,上海书展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今天,第二十届上海书展正式开幕,当我们重返展台翻阅书籍时,迎面而来的不仅是“常办常新”的新鲜感,还有老友重逢的亲切感。
书,唯一不变的是书。过去二十年,人们经常讨论“一个城市为什么需要书展”,其实质,我们要问的是“一个城市为什么需要书”。
有人说“读书可以让人少一点狭隘和庸俗,也可以让人多一点温暖”,对于城市来说也是如此。近二十年来,几乎每个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爱书人都会齐聚上海,开“精神集市”——这是前几天刚见诸报端的新名词,出自一位网络爱书人的口中。能让人“精神集市”的地方,一定是具有特殊精神价值的地方,甚至可以称之为“精神故乡”,而书籍既是媒介,也是符号,甚至可以是一种寄托。
一位参加书展20年的读者说:“不放弃读书,就是不放弃思考。”不管时局如何动荡,不管世事如何变幻,书展始终在;即便你偶尔因为特殊原因而错过了书展,书依然在。不管晴天雨天,书籍始终是忠实的伙伴,是带领人们走向更高、更远、更深的引领者,是对抗极端、虚无和平庸的力量。
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一个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一定是一座会思考的城市,一座能让人思考的城市。技术突变时需要敏捷,意见不同时需要专业指导,噪音扰动时需要理性……一切需要思考的事情,都离不开书籍的加持。一个城市对书籍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它对思考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关乎历史、现在、未来。
历经20年,上海书展无疑已经成长为一个极具品牌影响力的展会。同时,它又不同于其他任何展会。人们可以有各种衡量品牌价值的尺度,但在其他任何领域普遍使用的评价标准,未必能直接套用到书展上。就像书商要算销量,但决定其在读者心中口碑和地位的永远不是销量。展会需要高人气,但书展更值得期待的,是静水流深的书香气息。人们对于书展最大的期待——也是书展对城市最大的贡献——就是以书籍为载体,让文化和思想流动起来,在“精神市场”中不断丰富一座城市的精神世界。
时尚在变,展览在变,但书展的主角永远是书。书是精神的盛宴,这也是一个城市需要书展的根本原因。我们也应该充分相信书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当精神盛宴真正开启,会给城市带来更多。
§读报
上海书展今日开幕 知名作家云集
这座人民之城又迎来了一场提升全社会阅读品味的盛大节日
今日解放日报第1版>>>
上海大力植树,打造立体绿化
我们距离“十四五”期间建设200万平方米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今天的解放日报第2版>>>
§上海
上海大楼里藏有 26 封信?这位听障摄影师拍摄了一段爆红视频
这种丰富性和独特性正是“魔力之城”的魅力所在。
学校周围不准售卖烟酒、开设网吧。“周围”是多少米?
“返校经济”正在谋划
2024年8月13日,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向烈士敬献鲜花。当天,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纪念全国抗战胜利暨八一三淞沪抗战87周年系列活动,来自全国各地革命纪念馆的同仁、抗战史研究者、海峡两岸学生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活动。
§国内的
致命的“魔毯”
魔毯集市“犹如一匹回归自然的野马,不受约束”
● 原731部队成员清水英雄参观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
●前7个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
●暑运以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6亿余人次
风电设备正在山东港口烟台港蓬莱港公司码头装船(8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山东港口蓬莱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风电设备作业母港。自2022年起,蓬莱港顺应当地海工装备产业快速发展需求,确立了打造北方主要风电设备出口母港和重要海上风电中转港的目标,逐步形成了涵盖塔筒、叶片、主机及相关配件等风电全产业链一站式发运业态。目前,港区服务国内10余家风电设备客户,出口意大利、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至7月,完成风电设备作业量232.4万吨,同比增长161.6%。
§国际性
美军在阿富汗失败三年后,“塔利班2.0”表现如何?
阿富汗正面临走上独立、和平发展道路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特朗普与马斯克直播:美国政商界高层“联手”
这是特朗普三年来首次亮相X平台
●联合国秘书长敦促以色列与哈马斯尽快达成停火协议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疏散1.1万人
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猴痘疫情为非洲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 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试乘中国智能轨道交通系统
这是8月13日在印尼新首都努沙登加拉拍摄的智能轨道系统无人机照片。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8月13日与多位内阁部长在新首都努沙登加拉试乘了由中国公司推出的智能轨道系统。他当天表示,相信智能轨道系统可为传统轨道交通提供更可持续、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