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前线故事】
用脚步丈量城墙
讲述人:刘红艳 北京市延庆区石峡村长城保护员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象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北京段长城全长520公里,是全国保存最完整、价值最高、结构最复杂、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长城。
顺着长城脚下的山谷小路,可以到达我居住的石峡村。抬头望去,城墙雄伟绵长。放眼乡村,随处可见长城文化的元素。这个村子与长城的特殊关系,在漫长的岁月中悄然流淌。
我是石峡村一名普通村民,但我更喜欢自己的另一个“不平凡”身份——延庆区首批长城护林员。自2019年5月正式上岗以来,这份责任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每周五天巡山,橙色背心、鸭舌帽、垃圾袋、长柄夹都是标准装备。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走,每次检查要走十几二十公里,未经开发的山路有时坡度超过40度,但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速度,路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像是我的老朋友。
我所工作的区域大部分属于长城未开放路段,吸引了不少“徒步爱好者”前来探险。虽然我能理解他们的爱好,但生命安全不是儿戏。我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提醒私自攀爬的游客注意安全,引导他们原路返回。此外,在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长城有任何变化,我和同事们都会立即拍照上传到长城巡查数据库,并请幕后的研究人员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为长城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
早些年,一些村民会拆掉长城砖盖房,小孩也会随意爬墙推倒。但与此同时,也有村民默默守护家乡的长城,将倒下的长城砖一块一块地搬回长城。后来,村里成立了长城保护协会,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长城护城者”行列,共同保护长城。
今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石峡村村民回信,鼓励大家“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城、保护好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一宝贵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们收到回信后都很激动,这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更多动力。
今后,我还会继续坚守在长城脚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每一段长城,因为我深知,保护长城,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记者刘猛、董成、王秉亚、宋锡群、刘谦、赵秋丽、李志晨、高平光明日报通讯员刘柳江、王宇
光明日报(2024年8月14日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