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闵行区,有一群医生,他们用心为灯照亮生活,用医术为矛,解解病人的后顾之忧,用仁爱守护居民的身心健康。
8月19日,2024年度“上海市好医生”评选揭晓,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与感染科主任李翔位列其中。
身为医学世家的李翔,历经32年的行医实践,在ICU辛勤耕耘14年后,一次次在危急关头为患者打开生命之门,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医生的伟大爱。
李湘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专家、 《中华重症医学杂志》编委。
重症医学科的“建设者”
从一名基层医生到一名医学专家,李湘大胆尝试和创新,成为了重症监护医学的“建设者”。他为科里带来了先进的医学理念,并鼓励年轻医生走出去学习。如今,ICU已从4名医师、10名护士发展到拥有22名医师、40名护士、32张床位,在同级医院中脱颖而出,为危重病人带来希望。
重症监护医学科面对突发事件和危险,必须具备与疾病“搏斗”的真正技能和努力。李翔带领科室开展床旁超声技术指导治疗,提出早期康复理念,逐步规范机械通气、CRRT、PiCCO、ECMO等先进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发展,显著提高了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在重大救援中,随叫随到、提供紧急救治是李湘工作的常态。面对复杂的情况和突发事件,他总能一接到电话就赶赴现场,以过硬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指导救援,成功挽救了许多垂死病人的生命。
大学学科交叉的“领头羊”
治疗师是仁慈的,探索无限。在建设高水平团队的同时,李湘还参与了医疗联盟的建设,共同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2010年,他在全市率先提出重症超声概念,将超声技术引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先后在全国和上海主持了60多场会议和培训班,推动该技术成为重症医学的核心技术之一。
李湘还向云南、甘肃等中西部地区输送了治疗理念、医疗技术和强化治疗模式。他牵头帮助长宁县中医院ICU建设工作,从科室选址、病房设置,到人才培养,积极传递帮助,为当地群众打造新的护理单位,并派出科室骨干医生到当地帮助建设, 为当地患者开启生活新篇章。
今年,在重症医学科创新多学科诊疗模式的背景下,感染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成立了交叉学科的大学部门,李翔担任大学部门主任,带领两支团队重新出发。对他来说,这多重“身份”源于一个不变的初心,那就是“医生的仁德、初心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