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可能是印度在中美之间的最高地位。
2日,《华盛顿邮报》撰文“尖锐”批评自称与中国“脱钩”的美国走错了路,不仅没有摆脱中国的商品,反而让印度越来越依赖中国。
文章称,在特朗普和拜登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和“美国制造”等口号后,美国政府开始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要求美国公司将工厂转移到其他国家,比如印度。
这项违反经济规律的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问题是,印度自身的基础设施和工业水平不足以承担高端制造业的转移,所以这就导致美国公司按照华盛顿的指示在印度建厂,印度不得不进口电子元件等“中间产品”, 来自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和太阳能电池板为了开工厂,在印度的当地工厂组装并出口到美国。
美国媒体报道
根据《华盛顿邮报》披露的数据,印度对中国的进口目前增长速度是总出口速度的两倍,电子元件、活性药物成分、纱线面料和汽车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现在占印度进口的三分之一。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活性药物成分。据美国媒体报道,尽管印度是仿制药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印度制药公司的许多医药原料严重依赖从中国进口,从 2007 年到 2022 年,“中国医药原料”在印度化学品和药品中的进口份额增加了 50% 以上。
但印度的尴尬之处在于,它只是中国产品的组装和中转地,例如,在美国限制进口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后,印度“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对美国的出口在 2022 年开始激增,一度飙升了 150%。
印度从中国进口的药物成分数据
但《华盛顿邮报》指出,所谓的“印度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实际上是中国产品,有了新的“包装”层。2021 年至 2023 年期间,印度一半甚至全部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如硅片、电池和玻璃,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受访印度学者对美国媒体表示,除非中国不再出口零部件,否则印度只能扮演“装配厂”的角色,任何国家或企业都不可能在印度建厂,实现所谓的“供应链多元化”或“去风险化”。在印度商人向莫迪政府施压,要求放宽对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限制后,印度仍然依赖来自中国的机器、技术人员和专业知识。
印度与越南不同:印度购买中国零部件并自行组装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媒体会“苦涩地”批评美国政府搞砸了:美国原本打算利用印度摆脱对所谓“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但这一招根本没有奏效,美国不仅更加依赖中国商品,还让印度成为美国的“软肋”——如果美国想把印度制造融入全球产业链由美国主导,那么印度必须首先融入中国的产业链。
《华盛顿邮报》的结论可以说并不令人惊讶。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现在美国所谓的“政治精英”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每当遇到问题时,他们都会用冷战对华时对付苏联的同样方法:过去是“统一中国打压苏联,“但现在它已经改成了”联合印度抵抗中国”。
越南生产自己的配件并自行组装
但印度不是中国,作为一个几年前才统一税制,被称为“外资坟场”的国家,印度不没收美国投资也算是给美国面子,美国其实也指望在印度建厂,摆脱对中国商品的依赖, 我真的不知道是谁给了美国信心。
《华盛顿邮报》称,尽管中印关系有所缓和,但由于此前印度没收中国企业资产的“黑历史”,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的热情现在正在减弱。这意味着,除非美国愿意提供“全力支持”,使印度成为“大型进口替代国”,否则印度不太可能通过吸收中国技术来实现工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