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场北边约30米处,就是后来修建的京沈高铁。
高树森站在废弃的养猪场里,看着呼啸而过的京沈高铁,一脸无奈。2014年,随着京沈高铁(京沈客运专线)在辽宁省朝阳市开工,高树森亲手创办的养猪场因此受到牵连。高树森说,高铁施工产生的噪音、粉尘、细菌,导致养殖场千余头猪死亡。更要命的是,根据相关规定,养殖场需要与铁路线保持至少500米的距离,这也导致养殖场无法继续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最终被迫关门停业。
“仅1000多头猪死亡的直接损失就在400万至500万元左右,再加上建厂成本、多年来的运营成本、银行贷款,损失总额在1000多万元。”高树森告诉《新黄河》。2015年11月,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协调下,京沈高铁建设方同意给予高树森5万元的一次性补偿,但高树森并未接受。此后,高树森踏上了漫长的申诉之路,至今未受理,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养猪场是先建的,高铁是后建的,造成的损失该由谁来承担?”高树森难以理解。
9月4日,新黄河记者就养殖猪场补偿事宜致电朝阳铁路建设管理处(以下简称“朝阳铁路建设办”),该办负责人回应称,铁路建设产生的噪声是否会对养猪场造成损害,是一个补偿的问题,其影响需要考虑多种前提条件,因此无法给出明确的判断。此外,该负责人表示,高树森选择起诉维权,相关纠纷将以法院的判决和裁定为准。
高铁建在养殖猪场附近,数千头猪相继死亡
这家紧邻京沈高铁的种猪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桃花土镇李家窝铺村,隶属于朝阳市明威牧业有限公司(下称“明威公司”)。记者来到朝阳市李家窝铺村看到,明威公司的种猪场早已荒废,杂草丛生,有一米多高,但十多年前用红砖和水泥砌成的几座猪舍的围墙依然完好。猪圈依然完好,有的猪圈里还能看见猪的骨架。猪圈北面就是京沈高铁,这条铁路就建在桥梁上面。
明威养猪场荒废多年
公开资料显示,京沈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京哈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于201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1年1月正式建成通车。记者从养猪场了解到,京沈高铁高峰时段,相邻列车的间隔只有一两分钟,每当高铁经过,呼啸声便响彻山林。据介绍,经测量,明伟种猪场西界距铁路中心线30.9米,东界距铁路中心线134.09米。
养殖场已被杂草淹没
站在废弃的养猪场旁,高树森回忆起这里昔日的风景,依然感慨万千。2007年,高树森开始筹建铭威公司和种猪场,并于当年投入生产。业务包括生产二元杂交母猪,业务员高树森告诉记者,除了种猪场,铭威还有花卉、蔬菜种植等业务。“我的猪舍下面有地热供暖,猪粪可以作为植物的肥料,这种循环利用方式,既环保,经济效益也很好。”截至2013年,种猪场年营业额约400万元,铭威公司已成为当地循环经济养殖的典范,公司负责人高树森还被评为双塔区劳动模范。
猪舍里可见死猪骨架
但自2014年7月京沈高铁开工以来,种猪场陷入困境。高树森说,高铁项目施工现场距离猪舍仅有二三十米,打桩机及各种设备在作业过程中遇到很大麻烦。作业产生的噪音、粉尘污染,直接导致种猪和仔猪产生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其健康。同年9月,种猪场暴发猪瘟,到年底存栏猪达1000头,不少猪相继死亡。
养猪场被注销关闭,建设方仅给5万元补偿
让养殖场不堪重负的不仅仅是死亡的生猪。根据原农业部2010年5月1日实施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五条规定,养殖场、养殖小区的选址应当靠近城镇居民区,距离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及文教科研区等人口密集区500米以上。由于高铁建设,养殖场的防疫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该局吊销、注销了明伟养猪场的《动物防疫合格证》。这一举措也直接导致明伟养猪场被“判了死刑”,最终被迫关停。据高树森估计,死亡生猪达1000余头。这些猪价值四五百万,加上多年来的工厂建设及运营费用、银行贷款等,总损失超过千万元。
高树森回忆,高铁修建前,政府人员曾来现场测量,口头告知他种猪场属于拆迁范围,让他没太过担心。市铁建办、京沈铁路客运专线辽宁有限公司(下称“京沈客运辽宁公司”)等相关单位(包括铁路建设单位及区县乡镇政府部门等)代表联合到现场测量,签字确认种猪场距离高铁上行线外侧24米,并委托评估机构对种猪场进行评估。但目前评估机构尚未将评估报告送达明威公司。
2014年1月,各方代表实测养殖场与高铁距离为24米。
这期间,高树森始终认为自己的种猪场符合拆迁标准。此后,高树森多次与朝阳市、区铁建办等部门沟通,要求公开高铁拆迁、种猪场安置、损失补偿等相关标准。2015年3月11日,朝阳市政府召开京沈高铁建设工作会议,确认明威种猪场不在高铁拆迁范围内,并要求双塔区政府协调建设单位对明威种猪场在京沈高铁建设过程中受到的损失进行协调补偿,如补偿不成,将协助该公司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建筑公司同意赔偿高树森5万元,但遭到拒绝。
2015年11月,京沈高铁建设公司同意给高树森一次性补偿5万元,但高树森没有接受。此后,高树森与政府开始了漫长的诉讼。
法院:养殖不属于环境保护目标,建设造成损害应另行索赔
2015年12月,明伟公司向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朝阳市政府会议纪要中“明伟公司不在拆迁范围内”的内容。2016年3月,法院驳回明伟公司的诉讼。明伟公司不服,上诉至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被驳回。明伟公司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2018年12月再次被驳回。
法院认为,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保护人类,而不是保护牲畜。
记者查阅判决书材料了解到,将明威公司排除在拆迁范围之外的依据,是原环境保护部对新建京沈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以下简称环评函)(2013)304号,以及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此处为判决书原文)出具的《关于提供朝阳市京沈客运专线噪声数据敏感建筑明细清单及情况说明》等材料。
法院认为,《批复》要求将工程沿线外轨中心线30米范围内138栋噪声敏感建筑全部纳入工程拆迁范围,而这138栋噪声敏感建筑仅包括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并不包括养殖户。即环保目标是保护人,而不是保护牲畜。明伟公司主营养殖,不属于环保目标,也不符合在铁路外轨中心线30米范围内的要求。(经重新测量,高铁与养殖猪场距离为30.9米)。因此,明伟公司要求其应纳入拆迁补偿范围的主张不成立。养殖场近期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因施工单位施工噪声造成养殖猪患病或应激死亡的损失问题,属于另一法律关系,明伟公司可以另行主张权利。
法院虽然判决说种猪场不属于拆迁范围,但也表示“明伟公司可以另行主张权利”。“种猪场是我先建的,高铁是后来修的,现在猪场倒闭了,我的损失很大。总得有人承担责任吧?”高树森说。
朝阳铁路建设办公室
8月29日,《新黄河》记者跟随高树森来到京沈客运辽宁公司。该公司负责拆迁工作的一位王姓主任告知高树森,明威种猪场因不符合拆迁标准,无法获得拆迁补偿。王部长解释称,种猪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被吊销,是因为新建高铁距离种猪场较近,是政策性原因,与铁路无关。记者就明威公司补偿事宜致电朝阳市铁路建设办公室。该办公室负责人回应称,铁路建设产生的噪声是否会对养猪场产生影响,需要考虑多种前提条件,因此无法做出明确判断。对于施工方曾在2015年承诺给予高树森5万元的补偿,该负责人表示:“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其(养殖猪场)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就答应给他(高树森)5万元。至于具体原因或者在什么条件下达成的协议,我并不清楚。”该负责人称,当时铁建处也介入了,但高树森选择了诉讼程序,拒绝协调。有关人士称,高树森选择起诉维权,相关纠纷将以法院的判决和裁定为准。
农场因铁路建设而遭受损失的赔偿案例有很多
记者注意到,2014年7月1日,时任朝阳市常务副市长曲连春在京沈高铁建设单位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到,京沈高铁建设过程中和建成通车后,对沿线农户的噪声影响;桥梁修建后对沿线居民、农户、大棚的遮荫遮挡;征地红线外农户无行车道或遗留少量果树无法管理等问题,各区、市相关部门在今后工作中要认真解决。在明确责任方面,朝阳市铁建办承担了重要的协调工作,对需要由地方按政策解决的群众诉求,朝阳市政府将由铁建办牵头组织相关县(市、区)人员进行数量核定、签订协议、进行补偿。
但距离上述会晤已过去十年,明威养殖猪场与铁路、政府之间的纠纷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一位参与京沈高铁辽宁段建设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新建高铁对养殖影响较大,对企业造成影响后,具体赔偿数额通常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北京当代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欣对新黄河记者表示,判决书中提到的法院单独主张权利,是指认定拆迁方和建设方构成侵权,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并赔偿侵权造成的损失。
记者网上查阅司法文书发现,类似维权获得赔偿的案例屡见不鲜,法院往往以侵权为由判决铁路公司或施工方承担赔偿责任。2014年3月,因辽长铁路施工噪音巨大,吉林省东辽县宏运养殖专业合作社肉鸡养殖受到影响,同时由于新建铁路距离合作社太近(不足500米),合作社无法更换新的《动物防疫证》,经相关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合作社共计损失45.41万元。最终,法院判令涉案铁路公司赔偿合作社45.41万元;据(2013)池民初字第1059号判决书载,2009年3月,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李某养猪场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影响了李某养猪场生猪的生长,造成生猪死亡、生猪上市周期延长,法院判令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赔偿李某经济损失80%,共计人民币85.1万余元。据(2020)陕08民终2539号判决书载,2017年,陕西京神铁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振动,影响衡山绿源养殖有限公司种猪的正常养殖,致使该养殖公司《动物防疫证》到期后无法续办,无法再继续经营思格养殖项目。于是养殖公司向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提起诉讼,要求赔偿重建费用,预计未来三年利润共计537.2万余元。最终,法院判决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赔偿养殖公司重建费用450余万元,承担经营损失38.9万余元,共计赔偿489.7万余元。
记者:白德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