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 25 周大的婴儿在 10000 米的高空早产,新生儿科的护士前来救援
“机上有医务人员吗?紧急请求支持!“我是一名新生儿护士,我可以帮忙!”
近日,在海南海口飞往北京的 CZ3119 航班上,一名 25 周的孕妇意外分娩。危急时刻,乘机的新生儿科护士陈珊珊在1万米高空进行了紧急救援。当时的情况如何?母亲和新生儿呢?让我们来看看。
8月3日,张女士和4岁的大女儿乘坐CZ3119航班从海口飞往北京,与丈夫见面。飞行大约一个小时后,大约一个小时后,她突然感到胃部不适,去了洗手间,结果却意外分娩了。
海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陈珊珊也在飞机上。陈珊珊回忆起,当时,无线电里突然传来紧急求救:“飞机上有医护人员吗?紧急请求支持!”
听说她需要医护人员的支持,身为护士的陈珊珊赶了过来。“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
陈珊珊说,当她到达小屋浴室时,她看到一个已经分娩的孕妇,手里拿着一个手掌大小的胎膜,包裹着胎盘和新生儿。紧急询问后,陈珊珊得知这位孕妈妈只有“25周+5天”的怀孕,陈珊珊顿时紧张起来。
在确认母亲病情稳定后,陈珊珊决定立即抢救新生儿。这时,小屋里的另外两名医生也赶来了这个消息。既然不是新生儿科医生,经过商量,三人决定由陈珊珊主操作手术,另外两人配合。
陈珊珊日常工作照
因为新生儿被膜包裹着,所以不打破膜会导致新生儿无法呼吸。海拔 1 万米的医疗条件不足,所以陈珊珊和另外两名医生只能戴着手套撕开胎膜。胎膜破裂后,他们发现新生儿浑身苍白,没有哭泣,没有呼吸也没有脉搏,四肢无力,对刺激没有反应。
“这个脆弱的小生命岌岌可危,每一刻对她来说都很重要。”为保证安全,陈珊珊采取了胸外按压、鼻腔供氧等应急措施。
“早产儿需要保持足够的温暖,体温每降低 1°C,败血症的风险就会增加,死亡率也会增加。”陈珊珊让客舱工作人员拿来一个温水袋,用客舱包包起来,让新生儿保持温暖。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婴儿的心率逐渐恢复。这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还没来得及留下现场的照片。
由于早产儿各项功能发育不成熟,机上分娩时感染风险增加,为保证新生儿和孕妇的安全,在机长协调下,飞机准备紧急降落在湖南长沙黄骅机场。
在此期间,为了防止意外发生,陈珊珊片刻也不敢掉以轻心,不停地给新生儿做胸外按压。飞机降落在长沙后,陈珊珊提议,她也跟着救护车一起把新生儿送到医院。
早产儿的病情目前稳定
从 10000 米到医院,陈珊珊继续按压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当我看到孩子被送往急诊室时,我意识到我的手已经麻木了。”
幸运的是,经过救援,婴儿脱离了危险,母亲的身体也得到了稳定。看到母女俩平安无事,陈珊珊安心离开了,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在得知妻子在飞机上分娩后,张女士的丈夫孙先生第一时间赶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据孙先生说,二女儿出生时只有 820 克重。半个月后,他的体重增加了 50 克,病情稳定,但仍需要继续留在医院观察,直到符合出院条件。“我们给她取名孙逸安,意思是'安全的生活'。”
张女士与丈夫和大女儿合影留念
近日,孙先生也与陈姗姗取得了联系,他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表达感激之情,“感谢你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我们会让孩子们永远记住你。此外,孙先生表示,当孩子安全出院后,他会上门感谢他。
南航还发来了一封感谢信,感谢陈珊珊及时、高效、专业的救援。
得知孩子的病情稳定,陈珊珊感到非常欣慰。她说当时的情况太危险了,她没有时间去想,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全力以赴。她还要特别感谢机组人员和另外两名医务人员,他们共同努力使救援成为可能。
此外,陈珊珊还提醒孕妇外出时要注意安全,必须有人陪伴。她还向小一安送上了祝福:“希望一安健康成长,拥有快乐的童年。”
陈珊珊日常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