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一眨眼就到了。入秋后,气温明显下降,天气变得干燥。你还会每天洗澡吗?
很多人洗澡后发现皮肤上开始长出头皮屑和皮疹,于是减少了秋季洗澡的次数,但有些人仍然保持每天洗澡的习惯。但你知道吗?秋季洗澡也有一些注意事项。这五种浴法,可以不洗澡。
秋季这5种洗澡方法可以避免不洗
01
洗澡太频繁
有些人习惯每天洗澡,但秋天不仅气温下降,而且温差也很大。为了适应环境,皮肤容易出现粗糙、脱皮等现象。如果像夏天那样频繁洗澡,会加速皮肤油脂和水分的流失,甚至会损伤皮肤的角质层。皮肤会变得干燥、脆弱,导致瘙痒和可能的细菌感染。
02
洗澡时间太长
很多人进浴室后喜欢听音乐、看剧,这样洗澡时间过得很快,但洗澡时间太长确实不宜。如果长时间呆在浴室的密闭环境中,不仅会气喘吁吁,洗澡时间过长还会影响皮肤表面的保护性“皮脂膜”。长此以往,本来没有问题的皮肤,“洗”了之后也可能出现问题。导致皮肤干燥、发痒。
建议:一般来说,淋浴10至15分钟就足够了。即使洗澡,时间也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建议长时间洗澡。
03
洗澡温度太高
秋冬季节气温较低。很多人喜欢用较高的水温洗澡,因为怕冷,觉得特别舒服。但事实上,过高的水温会刺激我们的末梢神经,加速体内水分的流失,进而加剧沐浴后皮肤干燥、瘙痒,甚至诱发荨麻疹。
另外,水温过高容易引起全身皮肤扩张和血管扩张,减少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有基础疾病的人甚至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猝死。
建议:洗澡水温应接近人体温度约37℃至38℃,一般不超过40℃。
04
强劲的阵雨
适当的擦洗有利于皮肤的清洁,但也必须以皮肤不红不痛为基础。如果过度去角质,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
健康的皮肤屏障可以防止灰尘、细菌等进入体内,还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皮肤屏障受损会加速水分流失,引起敏感、干燥和瘙痒,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因此,洗澡时适度清洁即可,不要用力过大。
建议:少用擦洗。为了健康的皮肤,每 2 至 4 周擦洗一次就足够了。力度要轻,只要皮肤不发红或疼痛即可。
05
使用过于刺激的清洁产品洗澡
秋天的皮肤比较干燥、脆弱。如果使用清洁能力较强的沐浴液或使用过多,可能会损伤皮肤的保护层,降低皮肤的耐受力,导致干燥、瘙痒。
选择清洁产品时,尽量温和,避免损伤皮肤,同时达到清洁皮肤的目的。
建议:沐浴后,可以用柔软的毛巾擦拭身体;沐浴后尽快使用保湿润肤乳,锁住皮肤水分,皮肤干燥、发痒的症状也会得到缓解。
这两个时刻千万不要洗澡
01
空腹或饱餐后
饭后不要立即洗澡。如果饭后立即洗澡,消化道的血流量会相对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减少,从而导致消化不良,还可能增加心脏的负担。饭后立即洗澡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甚至出现虚脱、昏厥等症状。吃饱或空腹后不建议洗澡。饭后一小时最好洗澡。
02
过度疲劳或体力耗尽后
经过长期的体力活动,血液循环活跃。立即洗澡会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对于体质不好的人来说可能会致命。在长期的脑力活动过程中,大脑对血液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果立即洗澡,血液就会转移到体表皮肤,很可能导致大脑供血迅速减少,导致晕厥。
天冷的时候多久洗一次澡比较好?
对于洗澡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一般建议3至5天洗澡一次。南方的朋友可以适当增加频率。
如果洗澡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皮肤清洁不当;如果间隔太短,可能会损伤皮肤,导致正常角质细胞大量脱落,皮脂膜的保护能力下降,从而间接破坏皮肤的保护层,引起瘙痒、干燥等不适。 。症状。
但由于每个人的环境、年龄、肤质等不同,洗澡的间隔时间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
对于老年人来说,天气寒冷时,一般不需要每天洗澡。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清洁皮肤的负担,并降低相关健康问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