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开学季
健康第一课
新学期悄然来临,孩子们即将踏上新的学习征程。学校、托儿所等集体单位人口密集,增加了流感、COVID-19、诺如病毒、手足口等传染病的风险。作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我们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1. 学校和托儿机构必须做到
开学前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开展自查,重点关注:
1.制定传染病防治预案和应急预案,对校医、班主任进行培训。
2、环境改善和消毒。开学前,要对校园进行彻底清洁,对教室、图书馆、卫生室、宿舍、食堂等聚集场所、厕所、垃圾场等进行清洁消毒,死角要彻底清理。教室、办公室、宿舍应通风良好,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
3.食品、饮用水安全。开学前要做好饮用水、食品安全的管理和检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清洁消毒,加强环境管理,确保教师食品、饮水安全和学生。要对餐饮从业人员和供水管理人员开展食品和饮水安全教育,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开学后
学校必须落实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
1、开学后,按要求落实上午、下午的检查、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等工作。当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联系家长。明确诊断后,按照医嘱积极治疗,学生不得带病上学。团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
2、有传染病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的班级应加强症状监测、病例管理、消毒、通风等措施。
3.通过健康课堂、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个人防护、疫苗接种、正确就医等核心知识的传播,引导师生养成勤洗手、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勤通风、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结合全市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安排,做好流感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工作。
2.学生应该做的
学生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报告,避免带病上课。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眼睛、口鼻。
均衡饮食,不暴饮暴食,不吃变质、不洁的食物。喝开水,不要喝生水。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进行户外活动时,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增加因感冒而感染的机会。
疾病流行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进入人员密集场所要科学佩戴口罩。
有呼吸道症状时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
3.家长应该做的
1、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健康。当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在家休息,不要带病上学。
2、注意食品卫生,果蔬彻底清洗。生食和熟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保存,且保存时间不宜过长。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3、保持居住环境清洁。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换,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家长帮助孩子均衡饮食,多喝水,作息规律,适量运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注意
加强对患有传染病的儿童的家庭护理
当孩子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症状时,应充分休息,多喝水,饮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烧、剧烈咳嗽、皮疹或病情复发,应及时就医。
家长照顾、陪同就医时,一定要保护好孩子和自己(比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所有家庭成员均应注意个人卫生,与儿童近距离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密切接触和照顾儿童时应佩戴口罩;直接接触儿童后,或处理儿童用过的物品后,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清洁后应用清洁剂洗手或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家庭有多位孩子,当其中一名出现呼吸道症状时,一名家庭成员应尽可能照顾孩子,并注意加强个人防护。与患者密切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其他家庭成员应尽量减少与孩子的接触。应尽可能减少接触机会,尤其是未感染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