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横琴口岸连接澳门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软联通”的标志性工程,助力打造澳门半小时生活圈促进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横琴口岸也凭借不断完善的功能,成为大湾区的“新地标”。 《中国新地标》系列节目中,10月1日,记者将带大家探访这座创新实践“一国两制”的中国一流口岸。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澳门一水之隔,最近点仅187米。眼前的横琴口岸位于横琴岛东海岸,是2020年8月启用的第四代横琴口岸,设计年吞吐量8000万人次,实现横琴与澳门“无缝连接”。从外观上看,横琴口岸入口呈“门”字形,呈现出“国门”的形象。
目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横琴口岸屋顶广场的铺装、风雨廊道、园林造景,整体营造出凤凰展翅的造型。横琴口岸一侧与横琴相连,另一侧仅通过一座桥与澳门相连。这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内外辐射”的交汇点。也是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窗口。
这个新横琴口岸给入境旅客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快”字。 “协同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让旅客双向顺利通关。
横琴口岸合作快检通道的速度有多快?记者在现场观察,每人平均通行时间只有20秒左右。这里有三座城门。您只需排队一次、读取身份证件、识别一次生物识别信息,即可快速完成两地边防检查。
过去,旅客必须在旧横琴口岸出关,然后乘坐穿梭巴士穿过莲花大桥,然后通过澳门凼仔岛莲花口岸入境。随着四年前新横琴口岸的开通,澳门莲花口岸搬迁至横琴口岸澳门口岸区,这意味着这部分澳门口岸区受澳门特别行政区法管辖。这种坚持“一国”之本、用好“两制”之利的创新实践,使“协同检查、一次性发布”成为现实。在传统人工通道的一侧,记者看到内地边防警察和澳门保安警察并肩工作。
横琴边检站第四执勤队副队长张晓亮表示:“除了内地边检与澳大利亚公安警察之间有一些合作协议和定期会面外,现场还可以看到,我们肩并肩、面对面地一起执勤。沟通。我们会让两地警方联合举办一些庆祝活动,也会联合拍摄一些通关指南和便民措施。”
来自澳门的年轻人谭子豪说:“以前我过关的时候挺害怕的,因为过关的人太多了。现在我基本上背着一个包,过关的速度很快。”
谭子豪现在每周都会开着澳门单板车来横琴洽谈业务。从他位于澳门凼仔岛的家到横琴只需十分钟。如此快的速度得益于去年9月全国首个车辆“协同检验一次性放行”模式的推出。在横琴口岸客车联合一站式车道,车辆可“一次排队、一次检查”,粤澳5个检查单位“五灯齐绿”“一次放行”。今年3月以来,合作区还正式实施放开货物“一线”、管控“二线”、高度便利人员进出的线路管理政策。边检、海关推出的便民措施,都是为了让横琴口岸“前线”既快捷又温暖。
拱北海关横琴海关监管二组组长张曦表示:“目前,在横琴生活、工作、学习、创业的澳门居民四类可携带七类、三百余种动植物产品。”具有指定的重量。从‘前线’走进内地,打造类似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如今,越来越多的澳门人在横琴开设公司、工厂,把家具搬到横琴“澳门新街区”的新居,把孩子送到横琴濠江中学附属学校。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更多澳门人带着家人来到横琴“花海长廊”露营。据统计,今年横琴口岸进出境旅客总量预计将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其中港澳居民约占四分之一。横琴口岸日均车流量超过6000辆,其中澳门单牌车约占7成。横琴口岸不仅促进了人流、车流的流动,还有助于加速粤澳科技成果的流动。横琴口岸为澳门大学师生通过匝道往来粤澳提供便利。毗邻港口的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承担了澳门大学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300多项产学研转化项目。
为了让这样一座现代化港口更快更好地服务粤澳,建设者们展现了“十八般武艺”。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建设者创新施工方法,打破了小半径桥梁推筑世界纪录。
在横琴口岸地下,建设者还采用盾构隧道技术连接澳门轻轨横琴延长线。随着今年10月试运营,旅客将可以在横琴口岸大楼内快速通关、便捷转乘。横琴口岸将成为澳门与内地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枢纽。
目前,建设者仍在建设横琴口岸商业配套项目三期工程。未来,横琴口岸将建设成为五分之二通关、五分之三商业发展的“港口城市”。
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彭波表示:“核心是打造一个与澳门相一致的环境,包括产品的供给、业态的结合、以及部分房屋的使用标准,让澳门居民能够快速熟悉、融入。”
随着口岸功能和设施的不断完善,今天的横琴蕴藏着越来越多的“澳门”。澳资企业总数超过6000家。有超过2万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工作和生活。澳门学生三年增2.8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在成为支持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和澳门居民就业创业、生活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