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诞辰 130 周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革命信仰践行者

admin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__四合格四诠释党员承诺

今年是邓中夏同志诞辰130周年。邓中夏1894年10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8名党员之一和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他从未因信仰而留洋或当官。 。面对逆境,他从不动摇,从不抱怨。入狱后,他遭受严刑拷打,拒不屈服。他用自己辉煌而短暂的一生实践和诠释了这一点。 “坚持真理、坚持理想、不忘初心、践行使命、不怕牺牲、勇敢战斗、对党忠诚、对人民不辜负”的伟大党建精神,确立了为子孙后代继承和弘扬伟大的党的建设精神、延续红色血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光辉的例子。

一、以高度的历史意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认知形成“坚持真理、坚持理想”的革命信念

坚持真理、坚持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基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愿望。一百年前,在国家蒙受屈辱、人民苦难深重、文明毁灭的巨大危机中,中国共产党率先探索历史规律、把握历史潮流。它以强烈的历史创举,率先学习、坚定选择、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指引了一代人。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和理想,指明了方向、指明了道路。

1917年,邓中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在北大读书期间,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很快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10月,邓中夏协助李大钊发起北京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开始集中精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动员工人运动。今年冬天,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决定将长辛店作为工人运动的重点。在李大钊的支持下,邓中夏参与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组织工人阶级学习马克思主义。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具体的事例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等理论。他号召工人们团结起来,并告诉他们:“大家团结起来,五人团结一虎,十人团结一虎。” “百人齐心,犹如泰山,无人能移”。这极大地激发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

此外,邓中夏还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注重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五四运动以来,邓中夏撰写了大量著作和文章,对中国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的领导、工人运动、同盟军等问题作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论述。 。 1923年至1924年,邓中夏先后发表《解惑》、《工人运动论》、《我们的力量》等文章,明确指出:“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只有解除内忧外患的压迫,才能解放人民。”我们实现一个自由​​独立的真正民主国家,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同时,他坚决反对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认为:“中国革命要想成功,就必须团结各阶级,联合起来进行国民革命”。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成功”。这个阶级有广大的集中群众和革命到底的精神,才有资格成为民族革命的领导者。”邓中夏的无产阶级领导思想为无产阶级领导理论的进一步探索和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2、以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在行动中形成“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价值追求

不忘初心、履行使命,是伟大党建精神的根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信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这一初心和使命就成为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邓中夏认为,要实现革命,就必须唤醒广大人民群众。有一段时间,教育救国的思想是他行动中的主导思想。 1919年3月,邓中夏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堂组,“目的是增强平民智力,唤醒平民觉悟”。他向北大师生喊话:“我们天天宣扬救国,但具体到哪里去呢?救国的前提是老百姓要有觉悟、努力奋斗?那能不能?”我们很注重平民教育?同学们快来加入我们的队伍吧!”同年4月3日至5日,民教讲座团赴北京东便门讲学; 5月4日,讲座团再次组织讲座,由邓中夏主讲。 1920年夏,邓中夏从北京大学毕业。他拒绝了胡适推荐的去欧美留学的机会,也拒绝了父亲为他在北洋政府农商部找到的好工作。面对父亲严厉的质问,邓中夏严肃地回答:“谁当官,就是要把老百姓的骨头敲得通红。我不是官,我要做人民的公仆,公仆。”是人民的长期劳动者……创造一个人人有饭吃的世界。”一个人人有吃有穿的新世界……我要为大众谋福利,从不谋取私利。”

三、坚持以顽强的战斗勇气与敌人斗争,在意志中形成“不怕牺牲、奋勇作战”的精神精神

不怕牺牲、勇敢战斗,是伟大党建精神的内在动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和政治品格。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铁律。

1921年8月,中国工联书记处在上海成立,作为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组织。邓中夏任北方支部主任,负责领导北方工人运动。此后,他领导了一系列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工人斗争。 1923年2月,参与发动和领导京汉铁路工人“二七”总罢工。 7日,邓中夏代表总工会秘书处向全国职工发出《中国总工会秘书部就“二月七日”惨案致函全国职工》。 1925年5月,“五三十”运动爆发后,为推动全国反帝斗争新发展,他与苏肇政等同志组织发动了全省和香港工人总罢工。 。罢工开始后,邓中夏组织成立了罢工委员会,起草了罢工委员会组织法,先后有效组织了参加罢工的25万各行各业工人,极大地加强了罢工的统一指挥。并确保了对敌斗争的持久性。和最终的胜利。全省和香港的总罢工持续了16个月,这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是罕见的。这次罢工极大地激发了工人的觉悟,给了英帝国主义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沉重的打击。

邓中夏在逆境中,总是能忍辱负重,积极斗争,始终把党和革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邓中夏参加了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他坚决拥护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1930年秋,邓中夏被党中央派往苏区,领导红二军团和湘鄂西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次年1月,“王明路线”统治中央后,邓中夏巩固根据地的一系列主张被指责为“英雄主义”,他的上山被指责为“逃避主义” ,并被解除党内外一切职务。然而,尽管身处逆境,邓中夏仍保持革命热情,认为“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革命者不仅要总结成功经验,还要善于寻找走正路的经验”免得走弯路。”

4、以深厚的革命感情坚决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在情感上形成“忠于党、不辜负人民”的政治品格

对党忠诚、辜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道德情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政治道德。对党忠诚,就是要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代表人民利益。本质上,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党一路走来,从诞生到发展壮大,从治理地方到治理全国,再到长期执政,靠的是亿万党员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自觉的政治追求,是伟大党的建设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无与伦比的精神品质。

1931年冬,邓中夏调往上海,不久任中国革命互助联合会主任、党委书记。 1933年5月15日,邓中夏在革命活动中不幸被法租界巡逻队逮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拒绝透露自己的身份。狱友们看到他浑身上下被电击烧焦的伤痕,不禁落泪。邓中夏并不害怕,而是坚定地安慰和鼓励大家:“敌人对我们一定是残酷的,敌人只能伤害我们的身体,但他不能摧毁我们的革命意志,也不会动摇我们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后来,邓中夏因遭到汉奸出卖,被国民党引渡到上海警察局,后又被带到南京宪兵司令部。在狱中,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劝降。他以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经受住了国民党的诱惑和折磨。在生死斗争的关头,邓中夏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他郑重地说:“请告诉同志们,即使我化为灰烬,我邓中夏仍然是一名共产党员!”邓中夏在遗言中说:“人不怕死得短,就怕死得不合时宜。中国人很重视死亡,有的比泰山还重要,有的比泰山还重要,有的比泰山还重要,有的比泰山还重要。”有的比鸿毛还轻,为个人的进步和财富而生也可以称为生死,为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是为死而生。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死亡,所以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行刑前,邓中夏大声喊叫。呼唤:“打倒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万岁!”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雨花台下,邓中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9岁。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栏目编辑:王震 文字编辑:王震 标题图片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图片编辑:苏伟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