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巴以冲突持续外溢,无人机等新战法新技术成焦点

admin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以色列爆发新一轮冲突。一年来,冲突持续蔓延。各方都采用了多种新战术、新技术,比如发动无人机攻击、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目标,甚至使用寻呼机、对讲机等通信设备作为致命武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新一轮巴以冲突一周年:新战法新技术运用引担忧__新一轮巴以冲突一周年:新战法新技术运用引担忧

无人机利用不对称性

冲突第一天,哈马斯就利用小型无人机低空飞行,躲避以色列侦查,摧毁以色列边境观察和通讯设施,为哈马斯武装人员闯入以色列创造条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孙永胜表示,无人机在本轮冲突中展现了低成本作战优势。一些民用无人机可以通过安装简单的投弹装置实现武器化,打击效果突出。

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也频繁使用无人机骚扰以色列目标。今年6月,黎巴嫩真主党发布了一段由无人机拍摄的近10分钟的视频。图片显示以色列重要港口城市海法的住宅区和周边军事设施,引发以色列社会恐慌,并曝光了以色列军方无人机拦截行为。方面的弱点。今年7月,胡塞武装一架大型远程无人机袭击了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维夫,造成1人死亡、10人受伤。以色列军方表示,这架无人机已被识别,但由于“人为失误”,其防空系统未能拦截它。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虽然在情报、侦察等技术领域具有优势,但在应对无人机袭击方面却存在短板。拦截无人机的高昂成本也成为以色列及其盟友面临的问题。

今年4月,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大量无人机和导弹,以报复该国驻叙利亚大使馆遇袭事件。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军此次拦截的总成本高达13.5亿美元。美国国防部负责采办和保障的副部长威廉·拉普兰特今年5月也表示,用价值300万美元的导弹击落价值5万美元的单程无人机显然不划算。

通讯设备成为致命武器

本轮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军队和黎巴嫩真主党持续相互攻击。今年9月,黎巴嫩多地发生寻呼机、对讲机等通讯设备爆炸事件,造成至少37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目标显然是黎巴嫩真主党成员。美国媒体援引多位匿名美国官员的话称,以色列是黎巴嫩通讯设备爆炸事件的幕后主使。

关于传呼机如何被引爆的说法相互矛盾。一种理论认为,爆炸装置是在制造过程中嵌入通信设备中的。黎巴嫩网络安全专家哈迪·库里在接受黎巴嫩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能排除这些寻呼机“供应链受到恶意干扰”的可能性。 “从工厂组装到运送到黎巴嫩,每个阶段都可能被黑客入侵。” 。还有说法称,该控制器通过网络攻击导致设备电池过热并爆炸。

有分析人士担心,这次通信设备爆炸事件打开了利用跨国供应链产品作为武器的“潘多拉魔盒”,会给公众带来巨大的恐慌。

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助理教授Yannick Weyer-Lepage指出,通信工具武器化是有先例的。 1996年,哈马斯炸弹制造专家叶海亚·阿亚什(Yahya Ayyash)在一部被篡改的手机爆炸后身亡。黎巴嫩爆炸的不同之处在于规模巨大,涉及数千种通讯工具。

美国彭博社报道称,黎巴嫩通讯设备爆炸事件标志着利用供应链攻击对手的“致命升级”。 《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称,爆炸可能导致各国安全机构重新评估潜在威胁,这可能会给跨国供应链带来新的不稳定。

_新一轮巴以冲突一周年:新战法新技术运用引担忧_新一轮巴以冲突一周年:新战法新技术运用引担忧

人工智能战场“试水”

据媒体报道,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中使用了“薰衣草”和“福音”等人工智能系统来识别人员和建筑目标。英国《卫报》报道称,本轮冲突初期,以军利用“薰衣草”系统收集分析视觉信息、网络数据、照片等,将约3.7万名巴勒斯坦人标记为武装分子成员。组织。

有军事分析人士指出,为了降低成本,以色列通常使用非制导炸弹来攻击这些目标。这种炸弹偏离目标的距离可达30米,很容易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巴勒斯坦人权组织“见证者”表示,以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迅速收集了大量信息,从而增加和扩大了对加沙的空袭频率和范围,这使得以军有可能对加沙进行空袭。 “种族灭绝”。

分析人士指出,人工智能系统的识别能力并不绝对准确。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客座研究员艾哈迈德·萨阿迪表示,加沙冲突成为人工智能在战场上使用的“考验”,但人工智能会造成误识别,给平民造成巨大伤害。

美国网站Vox援引以色列媒体报道称,以色列军方人员表示,他们有时只有20秒的时间“审查”人工智能“推荐”的攻击目标,然后才决定发动攻击,军方领导人鼓励“自动批准”的人工智能系统。杀戮名单提供“尽管他们知道系统的错误概率约为 10%”。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教授埃尔克·施瓦茨表示,新一轮巴以冲突表明,新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正在主宰人类。 “自主战争不再是未来的愿景。它已经到来,后果令人恐惧”。

新华社记者 刘卫健 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