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苏艳从“九龙口文化脉络发现项目课题组”获悉,课题组系统梳理了九龙口与大运河的关系,证明九龙口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空白。邗沟与邗沟之间。主要道路的研究差距。
2023年底,由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向民牵头,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科研人员联合组建“九龙口文化脉络探索项目课题组”重点研究九龙口与大运河的关系。开展文献研究并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合作进行相关地区的考古调查和探索。经过半年多的文献研究和考古探索,研究团队初步厘清了九龙口与大运河的关系,证明九龙口是大运河前身邗沟的重要东部节点,连接长江、淮河、黄海。
通过文献查阅,研究小组发现鉴湖是古射阳湖的腹地,九龙口处于咽喉位置。 “虽然如今的射阳湖核心区已经萎缩,甚至只剩下几条河流,但这些河流大多是对以前的水道进行疏浚、整治而形成的,古今水道保持了大体的一致性。 ”李向民认为,此后,周景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武王夫差开凿了邗沟。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在红济河以东开辟北岳河。两千多年来,邗沟经历了许多变迁。第一个变化过程被清代著名学者刘宝南在其《宝应图经》中概括为“邯沟十三变”。由于九龙口地区紧邻射阳湖剑河口,保持着邗沟在不同水道转折点的地位。
研究团队还从语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古等方面论证了九龙口是古邗沟的重要节点。语言共同体的形成是人群之间长期密切交往的重要证据。李向民团队发现,淮扬方言区的扬州地区基本沿古邗沟呈一条直北转东的条状分布,沿线包括扬州、江都、高邮、宝应、建湖、盐城等地。
杂技文化与盐有着密切的关系。调研组在九龙口丰收村发现,唐初罗汉院前的广场上有一座“游台”,专门用于表演音乐、舞蹈和各种戏曲。游台的墙壁上刻有“扛鼎”、“巡场”、“吞刀”、“吐火”等杂技表演。射阳湖双墩汉代墓葬中出土了两幅乾隆时期的石门画像。里面有三个孩子表演“独路童”杂技的“杂技图”雕刻。这一切都说明九龙口是重要的盐业集散地。
经过近四个月的考古调查和勘探,课题组在九龙口附近的首城村、新阳村、九里村等地发现了古遗址。文化层厚2至3米,包括古镇、古村落。和古墓。场地占地面积数万平方米。初步分析,其中两处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一处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鉴湖西古射阳湖沿岸地区也是盐城市文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清代阮元《广陵诗》云:“宝应耕田者,掘古双鱼铜洗”。修建黄沙港开河时,又发现了同样的汉族“双鱼铜洗”。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静等专家认为,该课题填补了大运河研究的空白,对大运河脉络、江苏脉络、中国大运河整体溯源形成重要补充。水路交通文化,是苏北古代历史的重要补充。文明起源的开创性探索,对于苏北“水运江苏”与“水韵江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突出价值。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09日第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