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莹
摄影记者 肖浩
10月18日晚,长江文学周“春秋黄鹤飞空山——李敬泽新书分享会”在武汉卓尔书店举行。活动开始前,分享会早早就挤满了读者。
李敬泽李修文叶俪对话
活动主持人、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评论家叶莉以幽默的方式开书,向读者介绍了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作家李敬泽的两本新书。评论家《空山横》《春秋时遇人神》。
谈即兴演讲——
强迫自己表达焦虑,让你的脑细胞沸腾
李敬泽表示,特别高兴能和武汉的朋友讨论这两本新书。谈及《春秋所见之人神》,他说春秋一直是他的夙愿。这个夙愿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生活很轻松,“我最喜欢做的两件事就是骑自行车到北京什刹海去游泳。游完泳,我读了《史记》和《左传》,一边读,一边翻译”翻译成白话的过程,也是阅读的过程,我遇到了春秋时期。”李敬泽说,春秋时期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决定我们根基和血脉的时代。 。我们的很多思想都源于春秋时期。我读得越多,我就越想写。当我写下这篇文章时,雄心壮志就出现了。 “我想写一本《李适春秋传》。到目前为止,《李适春秋传》还没有出版,我对春秋时期的阅读和思考都集中到了这本书里” 《春秋所见之人神》》。
李敬泽
《空山》是一本轻薄的演讲集。去年11月,李敬泽来汉参加武汉文学节,并发表题为《黄鹤去哪儿了》的演讲。这也包含在这本书中。谈到即兴演讲,李敬泽坦言,自己不喜欢提前写稿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结果就是他走上去就会愣住,怀疑自己是否还记得那份手稿,要不然就该拿出来读一读。他说,一个看起来很平静的演讲者实际上可能手心出汗。 “即兴演讲就是强迫自己在焦虑中表达,让你的脑细胞沸腾。我们现在有太多现成的东西要说,我们需要在一个高度舒适区表达自己。有时我们强迫自己创造一点当你无话可说时,说点什么比用顺口溜说点更有趣。”
主持人叶俪说,面对空山横站,感觉里面有很大的气势。李敬泽透露秘密:“我给《横空山横》起名字的时候,就想到了《横空山横》,大家就一直念着,就成了《横空山横》。” )”。
谈风格——
更愿意承认自己是散文家
“李敬泽是造型师”,这是他近年来经常听到的声音。本体论是从一堆不相关的片段中产生的。在书写和说话时,发挥其互联万物的能力,达到自洽。这种特殊的风格曾被学者称为“空山横风格”。
李修文
分享会上,湖北省作协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李修文在谈到李敬泽的文章风格时表示:“在我看来,每当一个时代的既定文章在即将爆发、溢出的时代,很多时候“造型师”即将诞生。我们被各种各样的碎片所包围,而且常常缺乏一个组织者。散文随着当今生活的裂变而发展出的新结构值得深思。”
李敬泽谈到了为什么“不相容”的事物一定要“相关”在一起。 “这与其说是一种艺术追求,不如说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在他看来,人是由各种不相关、矛盾的碎片组成的。
谈到风格,李敬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确实不认为写小说是至高无上的,散文有巨大的潜力,我们还没有发现和挖掘它的巨大潜力。”他说很多人称他为散文家,但实际上他更愿意承认自己是散文家。他内心深处觉得,现代伟大文章的传统源于鲁迅先生。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鲁迅先生的战斗性上,但在他的文章中,他用现代人的经验包罗万象、塑造天上飞物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谈春秋——
春秋时期的人,不粗俗,不内心不满
李敬泽在与在场读者交流时,谈到读书时表示,可以从最好的国文开始,多读《史记》,多读春秋人物。他认为春秋时期的人都有神性。并不是说他们都是孔子那样的圣人。在他对新书《我在春秋时期遇见的人神》的介绍中,也有荒唐的人,有坏人,有好人,还有一些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人类,但他们有两个共同的特征。即使他们作恶,他们也不淫秽;他们没有内在冲突,就像世界上其他文明的古典英雄没有内在冲突一样。他们的主要问题是面对自己的命运。李敬泽说:“春秋时期就像一个人的少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