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宗师范文澜:抗战时以史为刃,编著书籍唤醒民众救亡图存

admin

哪部著作让“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发言权”__哪部著作让“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发言权”

哪部著作让“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发言权”_哪部著作让“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发言权”_

“新史学宗师”范文澜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之一,在抗战期间,他把笔当作枪,把史当作刃,在思想战场上高举抗日旗帜,彰显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 。

面对国家的危难和外来的欺侮,范文澜主张要坚决进行抗战,绝不能投降,他还认为,要是宣传工作能够做好,每个中国人都具备了民族意识,就连摆茶摊的老太婆都会帮忙去做救国的事业,即便在军事上偶尔遭遇失败,民众也一定能够帮助军队,使其很快恢复抗战的力量 。

1935年冬天,范文澜编著了《大丈夫》这本书。他在书卷开头的《凡例》里提出,一个国家要是政治腐败,百姓穷困,财力耗尽,自身必然会走向崩溃,外敌自然会趁机入侵。他期望,每个读者都能学做大丈夫,承担起挽救国家危亡、谋求民族生存的重大责任。

1938年9月,范文澜和嵇文甫、王阑西一同编辑《风雨》《经世》等救亡刊物,他在《风雨》创刊号上大声疾呼,文化人应当把笔锋当作刀枪,把墨水当作炮弹,为组织民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编写了《游击战术》一书,呼吁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不要再怨天尤人,赶快起来自救 !

1936年,范文澜前往河南大学任教,还参与创办抗敌工作训练班,培训救亡运动的骨干力量。为了传播抗战思想,他组建抗敌训练服务团,利用漫画、标语等形式宣传抗日道理,举办识字班,编写并演唱《抗日三字经》,演出抗日话剧 。同年6月,范文澜跟随河南大学转移到中共河南省委所在之处,加入新四军游击队,自此开始直接在抗日武装队伍里战斗。在抗战这个熔炉当中,范文澜渐渐从一名文质彬彬的大学教授,经过淬火转变成为抗日战士。《中国青年》高度赞扬:“这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学者,居然是能文能武的民族英雄!”

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候,学术具备战斗力,思想如同刺向敌人的刀锋。1940年,范文澜来到延安,他先后出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之后又调到中央宣传部工作。范文澜接受党中央的委托,主持编写一部供广大党员干部阅读的中国历史读本,即《中国通史简编》。他白天参与整风学习,夜晚在油灯下快速地书写,改变了教条主义“洋八股”的写法,也改变了以帝王将相为主角的写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重庆《新华日报》连载之后,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

范文澜花费两年时间撰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册),目的是深刻、丰富、生动地再现中国近代史进程。书中将林则徐称作“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还提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此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毛泽东赞誉道,“我们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发言权,也拿出了科学的著作了” 。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副秘书长王厚明)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