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黑土地数十年的齐齐哈尔马戏团,时代价值究竟在哪?

admin

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__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

马戏团正致力于唤起年轻一代的关注,他们一方面坚持传统的严格训练,另一方面则巧妙融合现代技术,打造出新颖的舞台表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雷 拍摄。

位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市拥有两张备受瞩目的名片,一张是闻名遐迩的“齐齐哈尔BBQ”,另一张则是象征着好运和吉祥的丹顶鹤。

齐齐哈尔曾拥有一张名片,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张名片逐渐被世人遗忘。这张名片就是拥有73年辉煌历史的齐齐哈尔马戏团,该团曾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值得一提的是,齐齐哈尔马戏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以“马戏团”为名注册的国有杂技团体。

前两天,齐齐哈尔烤肉美食节盛大启幕。在这场活动中,齐齐哈尔马戏团作为表演嘉宾之一,为游客带来了多场精彩的演出。许多人误以为这些表演者是特地从外地请来的。然而,实际上,他们已经在黑土地上深耕细作了几十年。

在娱乐形式日益丰富的今天,马戏团的时代意义究竟何在?又该如何吸引那些在“Z世代”中成长起来的年轻群体?为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两家马戏团、众多00后学生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深入访谈。

“黑土杂技”走向世界

李欣辛,现年42岁,身为黑龙江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专注于“空中飞人”项目。他自幼生长在杂技世家,13岁时便踏入齐齐哈尔马戏团的舞台,自豪地表示:“我家四代人都曾在此献艺。”

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__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

李欣辛回忆起,家人曾将她送往马戏团,是出于对马戏行业前景的看好,“那时的马戏相当受欢迎。2000年,我便踏上了在各国演出的征程。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出国演出是一种奢侈”。

之所以有众多出国演出的机会,那是因为齐齐哈尔马戏团在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以及其他各类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李欣辛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外国游客偏爱那些充满刺激的项目,他们觉得越是惊险的项目,越能激发他们的兴趣。随后,他们从朝鲜引进了“小飞人”这一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了难度,推出了“空中飞人”这一新项目。

我们率先在国内引进了“小飞人”这一项目,经过改良,我们的表演难度明显超出其他团队。在这项表演中,一旦失误,仅需一秒钟,两名演员便可能发生碰撞,极具危险性。李欣辛如此回忆道。凭借这一项目,他们在2007年赢得了西班牙第二届国际马戏节比赛的铜奖,国际影响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同年,他们在丹麦的97个城市进行了商业巡演,外国观众对我们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认可。

外国观众对中国杂技的看法逐渐变得积极。李欣辛回忆起2000年他在美国表演的经历,当时当地观众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我们的舞台布置简陋,服装设计不够大胆,显得过于保守。此外,他们对我们的民族音乐兴趣不大,更偏爱摇滚乐。而近些年,我们去演出时,主办方都会为我们重新设计舞台、编排节目。”

随着出国演出的频率不断提升,齐齐哈尔马戏团也在努力迎合海外观众的口味。他们有针对性地对演出服装和音乐进行了调整,结果便是,外国观众不再要求他们重新编排节目。李欣辛这样说道。

齐齐哈尔马戏团多次作为中国代表队参加国际赛事,因此荣获商务部等相关部门颁发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荣誉。这块荣誉牌匾至今仍旧高悬在马戏团办公楼的正门上方。

在黑土地上深耕数十年,齐齐哈尔马戏团孕育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该团的一名演员在此岗位辛勤耕耘了33载,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辽阔的东北黑土和鲜明的四季气候,共同铸就了东北马戏的独特气质,那就是“热烈、火爆、粗犷、豪放”。

_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_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

在多重冲击下思考自身价值

然而,这种风格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辛勤锻炼以及对技艺极致化的不懈追求。

7月16日,记者在齐齐哈尔的马戏团现场,目睹了一群年轻的小演员正在刻苦排练“悬空走钢丝”的节目。这些孩子的面容尚显稚气,年龄看上去不过十几岁。在众多演员中,有一个小女孩正悬挂于高空,脚下那根细长的钢丝在她身下微微颤动。她紧闭双唇,缓缓地向前迈出一步,脚尖用力绷紧,小心翼翼地摸索着那根维持平衡的钢丝。她的身体宛如一根紧绷的琴弦,每一寸肌肉都在无声地与地心引力进行着抗争。

李欣辛已调任教师岗位,她表示,在过去十年间,该团新加入的成员数量有限,大约仅有十三四人。

他表示,目前招募人才颇为困难,“从事杂技表演并非街头巷尾随手可得。有时我们认为这孩子对杂技有兴趣、体能条件也合适,然而家长却持反对意见,不愿让孩子承受辛苦,遇到的阻力相当大。”

近两年来,齐齐哈尔马戏团吸纳了新成员,这些新成员均来自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这些孩子们普遍对杂技抱有浓厚兴趣,并立志将杂技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职业。在学校,他们已经刻苦练习了数年,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技艺水平也相当不错。

引进人才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近年来,一些演员也纷纷选择离去,他们普遍认为杂技行业缺乏发展潜力。大约在2018年前后,李欣辛曾指导12名孩子进行“空中走钢丝”的表演,而现在,仅剩两名孩子还在坚持,其余均已放弃。那些已经离开的孩子,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则选择了学习修车或理发。

李欣辛对这些选择离去的孩子们表示了理解。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国家的出国任务正逐渐减少。人们普遍渴望出国,主要是因为在国外工作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_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_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

在面临现实的经济压力以及对于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感,我们如何能够吸引并保留这些年轻人,事业编制成为了我们手中的最后一招。

李欣辛门下有一名弟子,该弟子习练杂技已有七年之久,技艺精湛,表演节目丰富多样。然而,某日,他突然宣布意欲放弃杂技生涯,计划前往深圳谋求工作。面对此情此景,李欣辛便耐心地对他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劝他暂缓决定,等待事业单位的考试机会。翌年,这名弟子果然参加了考试,并且成功被录取,从此便留在了原地。

王在宇,这位90后的青年演员,同样认为编制是稳固年轻人的一大“法宝”,因为那意味着一个可靠的“铁饭碗”。

多年从事艺术行业,他发现部分人对马戏仍存有偏见:“提及马戏,一些年轻人便联想到猴子骑车、熊钻火圈等传统节目。那些喜爱小动物的年轻人认为这些表演过于残酷,不愿观看。然而,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马戏早已摒弃了驯兽表演。我们不应仅凭他人之词就对马戏产生误解。”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齐齐哈尔马戏团的表演者们仍坚信,杂技艺术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欣辛指出,齐齐哈尔马戏团已经成为了该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在过去,我们参加国际比赛时,都会要求对手在报幕时提及齐齐哈尔。虽然外国人可能对北京和上海有所了解,但对于齐齐哈尔却知之甚少。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识到这座位于中国的小城。

谢嘉豪,这位00后演员,时常浏览短视频平台。他注意到,许多普通人上传的炫酷视频,吸引了数十万次的点赞量。他感叹道:“这些杂技表演真是酷炫至极,我坚信年轻人一定会被它们所吸引。”

他在投身表演事业的同时,还担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与传承重任。在他眼中,杂技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目前我们团拥有十项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些宝贵的智慧成果亟需传承下去。”

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__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于学斌教授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其核心在于维护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历史传承的连贯性以及展望未来的多种可能性。这种价值并非仅仅可以通过当前观众的数量或是经济收益来评估。

老技艺如何吸引年轻人关注

关键在于,并非杂技本身缺乏吸引力,只是当代年轻人对它缺乏兴趣。“当我们外出游玩时,或许会提到去看电影、逛商场,但鲜少有人提及观看马戏,大家对此并不了解。我认为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接触到杂技。”

中国青年报和中青网记者对众多00后大学生进行了访谈,这些年轻受访者普遍反映,他们对马戏表演并不熟悉,且并无主动观看的意愿。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崔鑫焕表示,她理解的马戏还是动物表演。

杨志成,同样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他对马戏表演情有独钟。然而,他却苦于不知马戏在何处上演。他认为,作为00后的一代,我们更倾向于追求新鲜感,而传统的马戏表演似乎难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如今,喜欢二次元文化的年轻人众多,如果能将动漫中的特技动作进行还原,并与马戏相结合,想必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黑龙江东方学院的毕业生杨宇豪提出,我们应当在短视频平台上加大宣传力度,快速剪辑出一些引人入胜的精彩片段,尤其是那些挑战性极高的动作。

这些来自年轻人的建议,与齐齐哈尔马戏团自身的思考不谋而合。

_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_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

民众的喜好正经历着持续的演变,我们无法要求他们去迎合我们,而是需要寻找途径来调整自己以适应他们。王在宇认为,为了吸引年轻人的目光,马戏表演应当融入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国潮文化、二次元元素,并且他们正在探讨这些元素是否能够被融入表演之中。

现代舞美技术正逐渐融入表演领域。据李欣辛所言,他过往的表演仅依赖一盏主灯和一些装饰性的小彩灯,而如今,舞台上配备了LED显示屏,并且舞台布置也经历了诸多优化。

采用市场化模式的马戏表演团体,其技术革新和升级的速度相较于国营马戏团更为迅速。在7月18日的午后,记者亲临哈尔滨融创乐园观赏了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而这个项目自今年5月份以来便已正式亮相。哈尔滨融创乐园的相关负责人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供了宣传资料,资料中显示,该乐园运用了360度环绕式光影技术以及沉浸式剧场设计,并融入了悬浮水幕、极光粒子特效等元素,成功突破了传统马戏的时空限制,打造出一个超越现实的观演环境。

6月22日,记者观摩了齐齐哈尔马戏团的演出,直观地感受到,哈尔滨融创乐园的马戏表演在舞美方面更显现代气息,然而,其节目难度相较而言则略逊一筹。

王在宇也曾到哈尔滨的融创乐园进行过考察。他向中青报和中青网的记者表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过我们在这方面,尤其是在舞台和舞美设计上,还有所不足。”

哈尔滨融创乐园的管理人员向中青报和中青网记者透露,他们采用市场化的模式来经营马戏表演,这样能够迅速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自演出开始至今已有两个月,初步调查显示,观众对演出的满意度超过了九成。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马戏,于学斌提出,应当提升马戏的品牌影响力。他建议利用年轻人偏爱的短视频形式来塑造马戏品牌,以此缩短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此外,他还强调政府应给予支持,例如在重大活动中,让本土马戏团登台演出,以便让更多的人对马戏有所了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