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从郭志宏教授亲友处获悉,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顾问、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郭志宏教授因心脏病去世。 2024年11月10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92岁。
郭志宏为郭沫若先生之子。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家人的影响下,他走上了充满挑战而又辉煌的音乐道路,并将一生奉献给钢琴艺术和教育。
作为钢琴家,郭志宏教授独特的演奏风格和精湛的技巧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让人们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力量。他的演奏不仅展现了钢琴艺术的魅力,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作为作曲家,郭志宏教授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展示了他深厚的音乐创作功力和独特的视角。他的音乐作品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中国音乐史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郭志宏生前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1932年出生在日本,我的童年是在战争环境中度过的,是一个‘战争儿童’。”我的母亲(中文名郭安娜)继承了日本重视教育的传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和姐姐开始学钢琴,后来又师从一位会拉小提琴的哥哥。一位名叫田中的女老师,是上野音乐学校的毕业生,从1937年到1941年,我学习了大约四年。当时是战争年代,钢琴的声音和炸弹爆炸的声音很不一致。我们住过在千叶县,与东京隔河相望,根本听不到钢琴的声音。”
郭志宏回忆:“1948年他离开日本,先去了台湾,后又去了香港,情绪不稳定,直到1949年3月回到北京。回国后进入华北大学(现中国人民大学)政治部中国)并学习了政治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著作。”
郭志宏在回忆中还说道:“1950年5月,作为最早的调音师,我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洪世茂先生。不久之后,洪先生参加了土改,后来又师从朱公义先生,是1958年至60年代前苏联问题专家塔图扬科教授的班上的研究生。十九世纪初,以“三个现代化”(革命的、民族的、群众的)为口号,大力提倡国家教材,有要求、有安排、有措施,成立了由褚望华组成的教材编写组。 1973年以来,我和刘诗昆一边教学,一边去陕甘宁边区等地体验生活,写下了很多钢琴改编曲。 1976年,我被借调到中央乐团作曲组,参与钢琴协奏曲《抗击台风》的创作。 1978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个人钢琴演奏会。 1980年,我去日本参加一些庆祝活动。我和市川交响乐团一起演出。后来我受EMI唱片公司的邀请在几个城市演出。我被邀请担任顾问,“小西财团”邀请我担任委员会成员。在这个财团的支持下,我录制并发行了三套唱片,都是钢琴和小型乐团合作的形式,内容是关于新疆、内蒙古、云南的。三个地区的音乐风格。 1989年,应吴祖强院长邀请,我正式回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