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阳 撰稿
11月19日,国务院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领导小组召开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冬季打击拖欠工资行动。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分析研判形势,对年末年初拖欠工资管理工作作出部署。国务院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领导小组副组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小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坚决扛起治理拖欠工资的政治责任,把解决拖欠工资问题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实、抓快、抓好。 “依法严格、切实纠正各类拖欠工资行为,充分保障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
去年11月,国务院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领导小组首次出现在公开报告中。同期召开了全国深化铲除拖欠工资经验交流会和冬季专项行动动员部署视频电话会议。国务委员陈益钦作为组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我们将推动所有查实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尽快结案,严厉惩处恶意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建立工人阶级制度完善工资确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
在劳动群体中,农民工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改革开放而出现并不断发展起来的特殊群体。 2023年,全国农民工总数将达到29753万人。
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改善农民工工作生活条件,事关城乡劳动力市场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平正义。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于农民工来说,工资性收入是其收入的第一支柱。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最实际的民生工程,体现了发展的温暖和治理的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社会要关爱农民工,坚决杜绝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健全消除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
2020年5月,《农民工工资保障条例》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保护农民工工资权益的专门规定。进一步推动建立健全拖欠工资零容忍制度和有效的监督处罚工作架构。强有力的执行机制。
机制建立之后,考核的落实也必须跟上。
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民工工资保障考核办法》。 《办法》明确,考核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国务院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评估工作自2023年至2027年每年进行一次。
但拖欠工资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有关,也与一些地方制度建设存在“重覆盖、轻执行”的问题有关。仍需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尽量减少拖欠工资的空间。特别是今年,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一些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遇到困难。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任务更加艰巨。
资料图
临近岁末年初,薪资结算进入高峰期。 11月19日,国务院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领导小组召开会议,部署解决拖欠工资冬季行动。王小平指出,要扎实开展冬季处理拖欠工资专项行动,狠抓责任落实,集中协调力量,畅通维权渠道,开展隐患排查,突出重点整改,分类施策,集中攻坚。
近期,各地政府也积极部署并开展相关工作。
11月12日,北京启动“平安北京”冬季专项行动统一执法日。当天,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1355家,接受约谈131人次,拖欠农民工工资410.7万元。据介绍,10月21日至春节前,北京市将全面启动“安全工资北京”冬季专项行动,重点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等容易出现拖欠工资的行业企业。经核实的拖欠工资案件将于2025年上报,春节前动态清理。
此外,10月31日,重庆市“解决拖欠工资冬季行动”视频电话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对重大拖欠工资实行“一案一专班”机制,防止隐患升级。
目前,湖南、河北、新疆、陕西、四川等省已下发通知或召开会议,部署本省处理拖欠工资冬季行动,要求采取非常措施,确保所有查实的拖欠工资案件得到结案。 2025年春节前,让农民工及时领到工资,返乡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