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征文物史料发布会:揭露日军暴行与历史真相

admin

11月29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4年新藏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其中包括十三师团战士西条英作的战时日记侵华日军、警视厅建筑课等重要文物、历史资料,包括长石桂的调查报告纪念馆内藏有《关于上海、南京的防空设施》、调查原始资料以及反映日军“慰安妇”性奴制度的照片。

日本士兵记录沿途抢劫和南京大屠杀的恐怖

侵华日军第13师团第26旅第58联队战士西条荣作的战时日记,从1937年9月25日开始,到1938年1月8日结束。他在日记中反复记录了自己的抢劫经历。和他的部队向南京进发。他在1937年12月3日至4日的日记中这样记载:(在江阴)“……早上出去领取、分发物品。下午四点,第一队先出发,前往营地……” “下午五点钟警卫换岗,我们收拾了一些东西就回来了。”他在12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镇江)“……晚饭后,我和汤本君、增田君出去捡了一头猪、七只鸡和七个鸡蛋。天越来越黑了。我们回来了。”

_南京屠杀大案_南京屠杀纪实

南京屠杀大案__南京屠杀纪实

据日记记载,西条荣作于1937年12月31日抵达南京,亲眼目睹了大屠杀后的惨状。 1938年1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吃过早饭,在队长的指挥下,我们进入南京城参观。逛了一圈,回来的路上走错路,来到了汉中门,我沿着城墙走了大约八公里,回到宿舍已经是五点多了,最让我吃惊的是城外河里的尸山……”

这本日记是陈凯先生在纪念馆的帮助下从上海收集的,纪念馆按照程序进行了鉴定和研究。江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王卫星认为,文物史料价值很高。

南京屠杀纪实__南京屠杀大案

南京屠杀纪实__南京屠杀大案

王卫星说:“日记部一路开进南京,先后占领江阴、镇江等地,第一部参加了攻打南京。南京沦陷后,西条荣作随部队来到南京。”他在日记中写道,记录了日军在南京途中的抢劫行为以及亲眼目睹的南京大屠杀后的惨状。南京,日军在城内外进行大规模抓捕并放下武器,1937年12月16日,日军在汉中门外扣押了国际安全区委员会的2000多名警察和平民。秦淮河边进行了大规模屠杀 这本日记显示,直到1938年1月1日,外面的河边还堆满了被日军屠杀的受害者的尸体。汉中门。”

日本调查报告和原始文件记载南京等地“尸横遍野”

日本友人小藤仁先生在日本援助纪念馆收集了日本警视厅建筑科科长石井桂的《关于上海、南京防空设施的调查报告》及调查原始资料,其中包括各类空气从上海到南京的中国军队防御设施。地图、防空作战总结、防空警报记录等原始文件等。

_南京屠杀纪实_南京屠杀大案

南京屠杀大案_南京屠杀纪实_

这套历史文物显示,1937年12月下旬,石井桂受日本军方派遣前往上海、南京等地调查中国防空设施情况,并形成调查材料和详细报告。他途中经过常州、江阴、句容等地,沿途看到“大量尸体”。 “随着他去南京,道路两旁的尸体密度变得非常高。”到达南京后,他看到“下关码头,我方阵亡敌军数千人,尸体鼓鼓,浮在江上”。他详细描述了这些尸体的可怕状况,比如“脖子被光鲜亮丽地砍掉,只留下一丝与身体相连的皮肤,长约一尺,手脚下落不明”。他甚至将南京的悲惨景象与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我对尸体并不陌生,但眼前机枪扫射的尸体让我感到战争一定不能输。”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孟国祥认为:“石井桂此次访华的目的是调查收集中国的防空数据,为日本扩大侵略提供情报。这些文件记录了石井桂在南京等地的所见所闻。”地点从1937年底到1938年初,日军暴行后的惨状,具有很高的史料和文物价值。

南京屠杀纪实_南京屠杀大案_

日军照片证实中国军民遭批量屠杀

金大东先生还为日援纪念馆收集了一组1937年日寇攻克南京等地时的照片,其中有《南京车站前被炮火击中的华人房屋废墟》、《南京汉中》等。被日寇占领后的《城门》、《被日寇占领后的南京下关火车站》等图片共324幅。经考证,这组照片与日军上海派遣军直属的独立野战重炮第15联队有关。独立野战重炮第15团于1937年9月26日登陆上海,参加淞沪会战。此后,该团又进犯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并参与南京沦陷后的南京大屠杀。

这些照片中,有一张照片上写着“囚犯关押单元”的字样。照片中建筑物的背景与日本发行的《中国事变纪念照片帖:昭和12年、13年、14年的世田谷街道部队》和1953年《近代史图鉴》中的相关照片有相似之处背景。经比对发现,这三张照片是在同一地点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拍摄的,即位于南京东郊仙鹤门镇的“俘虏​​营”。日军第16师团师长中岛金刚在日记中记载:“仙阁门镇附近聚集了大约七八千人,此外,还有不断前来投降的人。为了对付上述七八千人,人,我们需要一条大沟,但很难找到,计划将他们分成一两百人的小团体,引导到适当的地方进行处理。”这进一步表明,在仙鹤门“俘虏接待中心”被俘的众多中国军民最终被分成了几批。屠杀。

_南京屠杀大案_南京屠杀纪实

照片和历史文献证实日军“慰安妇”性奴役制度

刘昌言先生和珠海朋友帮助纪念馆收集了一批反映日军“慰安妇”性奴制度的照片和史料,其中包括上海“海奈家”慰安所的建筑改造图,以及苏州、太原、古北口的日军军营。各地设立慰安所的照片进一步证明日军在中国实行的“慰安妇”制度。

南京屠杀纪实__南京屠杀大案

有一份历史文献,是日本关东军第六医院狸上士的原始文献,反映了日军的后勤情况,包括人员和军马的粮食配给、官兵的医疗救治等。她们是来自日军野战医院的“慰安妇”名单。出具的体检表记录了“慰安妇”的种族、门牌号、艺名、真实姓名和年龄。其中,有12名中国“慰安妇”,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36岁。

(总台记者 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