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浙江海港集团供图
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 (记者 王一飞)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省份,浙江目前正在围绕“开放”二字下下一盘更大的棋。
4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杭州召开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开放强省动员部署会暨启动会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我省明确以“加强资源配置、全球辐射、制度创新、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推动高水平开放,努力做到“服务最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切实提升“话语权、定价权、规则权,建设高能开放强省,努力谱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篇章。
其中,“服务最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组成的三个“最好”备受关注。浙江为何提出这三个“最”?根据当天会议内容和浙江发展实际,我省希望通过这一目标的确立,发挥多重作用。
11月18日,浙江义乌中欧班列迎来开行十周年。一列满载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出发。记者 董一新 摄
一是凝聚共识信心——推动高水平开放、建设高水平开放强省,浙江有条件、有基础。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特别是2003年“八八战略”提出“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后,我省在20多年来实现了从外贸大省到开放大省,再到经济强省的发展。开放。我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出了亮眼的开局成绩单。
去年,浙江出口占全国比重升至第二位,进口首次跻身全国前五名,外贸贡献率位居全国第一;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浙江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5100亿元,占全国规模五分之一以上;十年来,义乌已开行中欧班列6700余列……
开放是浙江最大的优势之一。它的形成得益于“八八战略”中蕴含的“优势论”——充分认识和把握浙江优势,立足实际把长板拉长,努力把原有劣势转化为新优势。当前,在推动高水平开放、建设高水平开放强省过程中,浙江提出三个“最”战略目标,既坚持和运用“优势论”,又也让全省团结起来过去的做法。信心和共识形成内生动力。
二是明确方向和定位——推动高水平开放、建设高水平开放强省,浙江有方向、有空间。
“服务最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其中的“最”字就是具体的目标要求,也是“超越浙江,看浙江”、“超越浙江,发展浙江”愿景的体现。 。
只有“跳出浙江”才能了解情况。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测因素增多。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释放开放合作新红利,对于当地发展来说更加紧迫。从这个角度来看,“最”字代表了浙江对时代走向的认识。
只有“走出浙江”,才能清晰地看到提升的空间。例如,宁波舟山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今年,浙江深化实施世界一流港口改革,细化55项改革任务,全力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从更宏观的层面看,从开放强省到高水平开放强省,“最”字也体现了该省谋求提升开放质量和效率空间、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的考虑。外界。
参观者在浙江杭州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期间进入展区。 (资料图)记者 王刚 摄
三是明确未来路径——推进高水平开放,建设高水平开放强省。浙江有优势、有突破。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系统工程,涉及对内和对外、“软件”和“硬件”,涉及各行各业。要坚持系统理念,用系统思维推动落实。在此背景下,选择正确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就显得尤为关键。 “完善资源配置、辐射全球、制度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做到服务最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等战略目标,让浙江的未来更加清晰。行动路径。
当天的会议明确,我省将带头提升开放平台水平,以世界级宁波舟山港为龙头,拓展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为抓手,以增强展会影响力和拉动作用。以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为重点,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方向,推进高水平开放,建设高水平开放强省。
浙江省委书记、省长王浩在会上表示,要坚持一方面抓港口、机场、集疏运系统等硬件建设,另一方面抓软件建设另一方面,突出平台能力提升,“枢纽建设、模式创新三大支柱”“这是一件大事”,统筹改革开放、软硬件、引进和走出去、国内贸易和国外围绕贸易、开放、安全,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水平开放强省。取得重大突破。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