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能源车企销量排名:理想夺冠,零跑、蔚来紧随其后,小米强势入榜

admin

2025年第一天,新能源车企照例公布了2024年12月销量,全年成绩单也随之出炉。

小米造车新势力_小米汽车理念_

如果不考虑比亚迪、艾安等传统车企或品牌,新势力前五名如下:

理想交付超过50万辆,夺得2024年造车新势力销量桂冠,成功卫冕。 Leapao以29万辆位居第二,但与第一名差距巨大。

第三名蔚来突破20万辆大关,第四名小鹏汽车交付19万辆。

小米虽然4月份才开始发货,但凭借“流量支撑”,全年销量13.5万台,接班哪吒,闯入“新势力五强”。

具体看年度目标完成率,理想、零跑、小米超额完成;蔚来与极氪势均力敌,完成率达96%;小鹏汽车距离全年目标还有9万辆。

总体来看,大多数头腰车企业在2024年都实现了交付量的大幅增长,但现在还远未到开香槟庆祝的时候。

进入2025年,由于国家和地方新年换车补贴政策尚未确定,为了继续刺激消费者提车,“价格战”仍在继续。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向“顶角一”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增速将放缓,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尾企业的日子将更加艰难。

水下,新玩家已经在暗自竞争,并相继公布了2025年的年度销量目标:鸿蒙智能以100万台排名第一,理想70万台,跑跑50万台,蔚来44万台。台,小米的是30万台。

1、年终业绩大涨:理想、蔚来飙升

12月是车企每年冲刺前进的关键时刻,尤其是2024年。由于汽车置换(报废)补贴政策即将到期,蛇年春节提前至2025年1月,各大车企汽车企业必须抓住最后一个月卖车。

小米造车新势力_小米汽车理念_

不出所料,在优惠促销和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持下,大部分车企都创下了销售记录。

小米造车新势力_小米汽车理念_

我们先来看看新势力品牌的排名。

继9月、10月突破5万辆后,冠军理想12月交付5.8万辆,领跑细分市场新势力。亚军Leapmo 12月销量4.2万辆,已连续两个月稳定在4万辆以上。

接下来是进入3万辆俱乐部的蔚来和小鹏。

蔚来12月销量较11月增加1万辆,首次突破3万辆。蔚来的销量能赶上并不奇怪。随着主品牌在高端纯电动市场站稳脚跟,新品牌乐涛(售价20万-26万)产能并驾齐驱。两个品牌分别贡献销量20,610辆和10,528辆。车辆。

小鹏汽车年底继续冲刺,11月突破3万辆,12月交付3.6万辆。主要销售力量是MONA M03和P7+。前者定位中低端,12月交付超过1.5万套;后者售价接近20万元,交付量超过1万台。

“流量王”小米汽车尚未公布12月具体交付量。不过,按照雷军公布的全年销量计算,交付量超过2.5万辆。也就是说,小米已连续三个月销售超过2万件产品。

除了小米,华为也搭上了流量快车。华为旗下鸿蒙智能12月全系销量4.9万辆,文杰仍是销售主力。

文杰是华为与Cyrus联合开发的品牌,品牌所有者为Cyrus。严格来说,鸿蒙智行并不是一个汽车品牌,而是华为旗下的一个技术联盟。是华为与车企共同打造的生态平台,包括问世界、智世界、享世界、尊世界“四个世界”产品矩阵。

我们再来看看自主品牌阵营。他们都是传统车企,家底雄厚,财力雄厚,渠道广泛。他们并不与造车新势力进行同一维度的竞争。

比亚迪依然“以一敌十”,12月销量51.48万辆,创下历史新高。这是比亚迪连续第三个月销量超过50万辆。

小米汽车理念_小米造车新势力_

其他自主品牌创立的新能源品牌也各有亮点。其中,广汽艾安增长良好;东风集团旗下揽图交付1.2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旗下艾维塔、上汽集团旗下智机也在12月传出好消息:智机宣布完成94亿元B轮融资;艾维塔宣布完成110亿元C轮融资,这是2024年国内首笔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融资。

2、全年大比拼:飞跃反超蔚来,小米追小鹏

随着12月销量公布,车企2024年全年业绩终于出炉。

小米造车新势力__小米汽车理念

理想以50万辆的销量夺得2024年新势力销量桂冠,大幅领先对手。

虽然理想是成为新势力中的“尖子生”,但他也为实现目标竭尽全力:一是全年目标从年初的80万辆下调至50万辆;二是全年目标由年初的80万辆下调至50万辆;其次,售价50万辆以上的纯电动车型MEGA原本被寄予厚望。因舆论危机开局不利后,MEGA及时推出了售价30万元的L6,扭转了销售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用时五年创造了中国市场最快实现年销量50万辆的行业纪录。

乐跑年销量29万辆,超越蔚来,成为2024年第二新势力。

零跑汽车生存在15万到20万元的价格区间。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但其2024年无疑会取得成功:从2023年每月销售1万辆以上,到2024年提前完成全年目标,总体比2023年多售出15万辆。

但与销量相比,乐跑品牌的存在感还不够强,新的一年还需要加强。

灵跑的产品理念和营销策略始终带有竞争对手的影子。业界对其“极致性价比”的评价一直是小米的标签。由于理想让增程混动技术普及并长期领跑销量,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理想换代”的口号,而Leopao就是代表。

小米汽车理念__小米造车新势力

有从业者评价“定焦一号”,零跑汽车是一个“小理想”。比如零跑最畅销的车型C11,就被很多车主视为理想的换代车型。

位居第三的蔚来也突破了年交付20万辆大关,年销量22.2万辆。不过,与2023年相比,排名下降了一位。

小鹏汽车能保持第四名的排名实属不易。上半年销量处于低谷。调整策略后,下半年扭亏为盈,最终销量19万台。

价格较低的子品牌或车型为蔚来和小鹏贡献了大量销量。

蔚来与一些传统厂商类似。除了上面提到的中端Lodo之外,其第三个品牌Firefly也将于2025年上半年交付。

上述从业者表示,蔚来急需寻找增长点。推出乐多后,除12月外,蔚来整体月销量仍为2万辆。接下来,我们不妨把希望寄托在Firefly身上。 Firefly定位为高端小型车,有点类似于宝马MINI和奔驰smart。市场是否会为此买单值得关注。

相比之下,小鹏的做法就更直接了,将原本规划的独立MONA品牌转换成一个独立的系列,一推出就成为销售主力。

排名第五的小米无论是增长率还是销量都堪称明星。 12月31日,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在跨年直播中表示,2024年将交付13.5万辆新车。虽然与前几名有一定差距,但小米可以说是2024年的一匹黑马。通过 SU7 单一型号实现了这一结果。

小米与太多新势力存在“竞争关系”,在产品定位、价格区间甚至发布时间上都与竞争对手有重叠。但今年,小米为了维持自己的声誉和知名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自己已经坐稳了席位。但小米不能只有SU7。接下来的挑战是2025年中推出的“YU7”的市场表现如何。

我们再来看看自主品牌阵营创立的新能源品牌。

比亚迪年销量超过400万辆,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汽车公司。与特斯拉一起,几乎代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两极。特斯拉2024年全球销量为178.92万辆,其中中国销量超过65.7万辆。

艾安、深蓝、极氪在2024年都将有强劲的增长势头,现在也各有规模。剩下的Lantu、Avita和Chiji仍然在10万辆左右。

3、2025年,淘汰赛继续进行

小米汽车理念_小米造车新势力_

回顾2024年,尽管出现了哪吒关停、极岳关停等负面消息,但新能源车企的基本面依然向好。

从销量来看,大部分新头腰品牌年发货量已超过20万件,产品更丰富,品牌标签更强,供应链和服务能力更强。

但必须承认,主流品牌中,除了特斯拉、比亚迪依靠规模盈利,理想情况下2023年扭亏为盈外,不少新势力仍面临盈利压力。

尤其是价格战将持续整个2024年,新势力陷入困境。他们必须依靠降价和促销来抢占份额,同时保持利润并持续投入研发。

这波降价浪潮的领头羊已经从过去的特斯拉变成了比亚迪,吉利、长安、上汽等自主品牌随后也纷纷跟进降价。新势力降价高潮出现在4月份。文杰、小鹏、特斯拉相继调整价格,理想车型除L6外全部降价。 5月底,合资品牌燃油车(保时捷、宝马)纷纷降价。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分会统计,2024年前11个月已有195款车型降价,超过2022年、2023年全年规模。

价格战中,车企纷纷各自行动。

实力雄厚的汽车整车厂将成本压力转嫁给供应商。例如比亚迪的“电子邮件争议”。

2024年11月底,网上流传比亚迪发给供应商的一封电子邮件截图,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决战”和“淘汰赛”。比亚迪对供应商提出了要求。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从 2025 年起,从 1 月 1 日起价格将降低 10%。这封邮件因其降价幅度大(汽车零部件每年降价幅度一般在5%及以下)、措辞强硬,引发了业界的敏感神经。

一些车企推出子品牌或低价车型以增加销量。

例如,年中销量不及预期的小鹏汽车在8月份推出了“高端、低价”的MONA M03,月销量稳定在万辆以上。 11月推出售价接近20万元的P7+,成为销售主力。小鹏随后也慢慢走出了低谷。

如今小鹏汽车已将价格下调至12万元,以至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2024年用“血海”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

也有车企努力玩流量,享受红利。

_小米造车新势力_小米汽车理念

过去几个月,华为支持的产业来势汹汹,销量增长迅速。 1月份销量超预期,风头也盖过其他新势力。鸿蒙智行数据显示,2024年,文杰M9累计交付量将超过20万台,文杰M7累计交付量将超过19万台。

从5月份开始,小米汽车也加入了这个名单。雷军对交通的管制给汽车行业上了一课。他在微博、直播中率先发力,掀起了一股“车界大佬收IP”的潮流。

然而,仍有一些车企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苦苦挣扎。不幸的是,淘汰赛已经开始了。

一些车企因销量低迷而被市场抛弃。比如威马汽车2023年10月破产重组、高合汽车2024年初遭遇“雷”、2024年底吉悦汽车“闪崩”。

吉悦曾经拥有百度和吉利的双重光环,却不料12月却因账户缺钱而“解散”,引起汽车界轩然大波。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向《焦点一》表示,吉越事件加剧了造车新势力之间的信任缺失,让销量不佳的品牌更加危险。

至于哪吒这个2022年登顶销量榜的新势力,2023年全年销量下滑,2024年陷入资金链断裂嫌疑,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公布交付数据了。未来,只能寄希望于创始人方云洲接任CEO后,带领哪吒“出海”挽回局面。

刚刚进入2025年,由于国家和地方新年换车补贴政策尚未确定,为了继续刺激消费者购车,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仍在持续。

比亚迪年初持续下调主销秦、宋、汉、唐等王朝车型的价格。其中,秦PLUS EV荣耀版和第二代宋Pro DM-i折扣后起售价为9.98万元,让其他车型车企捏了一把汗。

新势力中,小鹏跟进降价,G9价格下调4万至20万出头; Leap全系列降价;利迪和蔚来都推出了“补贴保底”。

上述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向《顶角一》表示,价格战虽然可以短期内提升销量,但如果长期维持低利润,势必会增加中国企业境内外双赢的难度。 ——前线作战,仍需寻找新的力量。差异化的游戏风格。

展望2025年,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的潜力还将持续,但他认为市场竞争必然更加激烈,中低端企业可能会更惨。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酝酿一场更大规模的淘汰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