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物医药“新优药品器械”产品目录》(第四批)近日发布,包括形状记忆可降解封堵器、科慈原创研发的一次性食管牵开球囊导管、海视镜等三款产品松江医疗器械企业,其中一次性内窥镜夹带装置入选。
据悉,该目录发布是为了支持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创新,推动上海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目录中的产品必须具有创新性、临床价值、安全性和市场潜力等特征。
源于形状记忆的可降解封堵器是世界首创的产品。 “与以往的金属封堵器相比,可降解封堵器在体内起到了临时桥梁的作用,封堵完成后可以降解,从而避免了金属封堵器在体内长期停留而带来的镍离子沉淀等问题。 ”形状记忆负责人胡金鹏表示,该产品目前已上市,2023年销售收入达到1290.9万元。
此次选用的科慈原研一次性食管牵开球囊导管也是一款创新产品。 “该产品是全球唯一适用于所有麻醉或镇静方式下房颤导管消融手术的食管牵开装置,也是上海首个通过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的装置”。科慈医疗相关负责人杨杰介绍,该产品已于2023年7月上市,目前已在全国32个省份上市。预计2024年市场渗透率将达到5%,后续产品销量将随着市场渗透率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量的增加而增加。增长和进一步增长。
Herscope下带有装置的一次性内窥镜夹在技术上也很先进。 “该项目在镍钛合金制造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成型品的表面光洁度、锁模力等性能均优于德国标杆产品,解决了我国高值耗材“卡脖子”的问题。 “施乐视镜负责人冷军表示,这款产品在为国内数百万胃肠道患者增添一道新防线的同时,也实现了该类内窥镜止血产品的进口替代和升级。”预计2025年占据5%的市场份额。未来,我们将利用海外专利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据悉,近年来,松江区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出集聚度较高的发展态势。围绕区级生物医药工班,围绕“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进一步深化和落实生态服务体系建设,在拓展人才队伍方面持续发力。团队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据统计,我区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73家,总数居全市第二位。 2024年,全区共有219名人才获得市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人才特等奖。上海长三角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促进会也成功落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源头松江,推动长三角地区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力量。
■记者李真真撰文 李真真图片由部分公司提供
■文案编辑王红霞
■专栏主编沉丽娜 ■专栏主编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