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付瞰
刚刚,该营销号因“涉嫌借刑事案件恶意炒作”被平台永久禁言。
25 日下午,该营销号发表了一篇长文。它以“茶馆说书”那样轻佻的口吻,爆料了一起刑事案件。并且,它丝毫不顾及受害者的隐私权,对案件的细节进行了十分详尽的介绍。
该爆料登上热搜后,爆料内容十分“猛”。然而,多数网友并未跟风去“吃瓜”,而是将“火力”集中起来,愤怒地斥责该营销号:你们有什么权力如此肆无忌惮地爆料刑事案件?你们这样指名道姓,有没有考虑过会给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
一位网友留言称,不论这起案件的真实性如何,营销号都不具备在公众平台进行案情分享的权力。
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的主任陈亮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这个营销号所爆料的刑事案件涉及到个人隐私,很有可能是属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例,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权利去传播不公开审理案件的具体信息。他还表示,这个爆料者的行为肯定是违法的,至少已经侵犯了刑事案件受害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受害人是可以要求其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
陈亮称,若此次爆料给受害人带来的影响极为严重,那么爆料者或许得承担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具体的情况需依据主观心态、情节以及后果等因素,由警方和司法机关来作出判断。”
陈亮觉得,这个爆料者存在严重的法盲问题。“其没有基本的法治观念,一般的老百姓即便不了解法律的具体规定,也应该明白这种性质的案件是不能随意进行传播的。不过呢,也不能排除爆料者是为了获取流量和关注度,而故意这么做的。”
湖北武珞律师事务所的商乂涛律师针对该营销号的此次爆料,表示能够从以下 4 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关于民事侵权方面。我国的法律对公民的隐私权等人身权利予以保护,使其不受侵犯。爆料中披露受害者的姓名以及受害细节等信息,这种行为已经违反了《民法典》等相关法律中关于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当事人有权利去追究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倘若内容当中包含不真实的信息,那么还有可能涉嫌构成诽谤犯罪。
其次是从对刑事案件办理产生影响的角度来看。刑事案件的信息必须严格保密,爆料人擅自将嫌疑人姓名以及案情细节进行披露的行为,涉嫌违反了《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保密的规定。即便案件已经进入审判阶段,其中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依然应该不予以公开。而爆料人作为非司法人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是没有权利传播未公开的案件信息的。
其一方面妨害社会秩序。若爆料内容致使社会产生恶劣影响,那么有关部门能够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来对爆料人实施行政处罚;若爆料内容涉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传播淫秽内容,就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首先要关注平台的监管。商乂涛指出,平台需要对其推送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审查核实工作。倘若平台没有尽到足够充分的审查义务,那么当其所推送的内容引发不良影响时,平台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