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淑荣获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特别贡献奖的轶事与成就回顾

admin

_老演员梁波罗_京剧李炳淑白蛇传选段

_京剧李炳淑白蛇传选段_老演员梁波罗

2025 年 2 月 27 日,元宵刚过是乙巳年。听闻李炳淑荣获第 33 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特别贡献奖”,内心感到欣慰。她在京剧梅派艺术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自有专业人士去评说。我所记述的只是与她交往过程中的几件小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求学。那时,我曾被上海戏曲学校的两台京昆大戏深深震撼。一台是俞振飞、言慧珠两位校长联袂出演的《墙头马上》,它典雅缱绻;另一台是李炳淑领衔,全员小将出演的《杨门女将》,此剧荡气回肠。我之前听说过李炳淑。在高中时期,我因为酷爱戏曲,参加了京剧名票杨畹农先生创办的“梅剧进修会”。杨先生授戏有独特之处,他的唱腔都用简谱标注,识谱的人很容易接受,所以很受年轻戏迷的喜爱。高中毕业后我开始学习话剧。有一天,我在石门二路等车准备转车。就在这时,我偶然遇到了杨先生。此时的他已经被调到了上海戏曲学校,专门教授梅派。他很得意地告诉我,最近他收了两位女弟子,她们各有特色,一位是安徽的李炳淑,另一位是上海的杨春霞。从那时起,我开始对李的作品格外留意。1979 年,她来上影厂拍摄傅超武导演的京剧电影《白蛇传》,我才真正见到了她。她欣喜地告诉我,早年在杨畹农老师家的玻璃台板下见过我的照片。师出同门的缘分,仿佛在冥冥之中让我们一步跨越了陌生,使彼此变得亲近熟络起来。

老演员梁波罗__京剧李炳淑白蛇传选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们的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那时候,经常有文联或者企业家组团,让各路名家进行巡演。炳淑演唱的“一轮红日照胸间”,很受南方和北方观众的欢迎。并且,她为人大气谦和,还很乐于助人,因此她的人缘特别好。在厦门演出时,我们住在同一宾馆。一天中午,会务组通知我,让我顺便告知李炳淑去餐厅吃饭。我拿起电话的那一刻,突然想跟她开个玩笑,就说:“喂,是李炳淑同志吗?”那时“小姐”“先生”之类的称谓很流行,不知怎么我就脱口而出了“同志”,感觉这个人像是来自老区,然后我又问:“我是,您哪位?”我是你的戏迷,一直对你怀有崇拜之情。得知你来到厦门,我特意从山东赶来见你,最终总算找到你啦!我觉得改说山东方言或许更能符合老区人的身份,但山东话并非我的专长,随时都有可能被识破。她居然没听出我的声音,这让我暗自高兴!我说道:“我——我想请你吃顿饭……”对方停顿了一下。接着她说:“这——这可不行!”我们有纪律规定,不能私自外出!”能听出来她在努力抵御戏迷的热情,原本以为玩笑很快就会结束,然而她的深信不疑,反倒促使我将“伪装”继续下去!“是这样啊?那……我们“聂”个影(经常听到老乡把“摄影”错读为“聂影”),我在大堂等你!我实在憋不住了,不忍再捉弄她,于是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她这才回过神来,从笑声中分辨出是我的声音,说道:“是……梁兄吧?吓了我一跳!”我恢复常态说:“通知你去吃饭!你居然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她接着说:“我是在想——哪个山东观众会找到福建来?”我又说:“你居然会相信那么蹩脚的山东话,真服了你了!”从此,这个笑话在民间流传开来。炳淑为人忠厚贤淑,梁兄则幽默诙谐……多年之后,当人们见面聊起这搞笑的桥段时,依然会忍不住哑然失笑。

炳淑在继承梅派艺术以及传播梅派艺术方面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她在支持文艺界同行的艺术实践上,也毫不吝啬自己的精力。例如在 2006 年春天,上海东方电视台的《戏剧大舞台》栏目为我制作了一个戏曲专辑,她被邀请作为嘉宾。她不仅交流了电影与戏曲表演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还和主持人张民权一起共唱了一段黄梅戏《天仙配》的选段“槐荫开口把话提”。

_京剧李炳淑白蛇传选段_老演员梁波罗

2007 年 12 月 23 日,我的著作《艺海拾贝》正式出版。她与程乃珊、马莉莉、黄达亮一同前往福州路的上海书城,参加该书的首发仪式。当时,现场声势浩大,场面极为壮观。2016 年 1 月 15 日,在上海文艺会堂举办了我的第二本著作《艺海波澜》的读者见面会。这次再次邀请她以及唐国强、茅善玉、崔杰出席。在探讨京剧唱词文学性的环节中,对梅派名剧《生死恨》的唱段“说什么花好月圆人亦寿”进行了唱词解析。原本想请她进行示范,让她坐着哼唱几句。一向温婉的她却手一摆,说坐着唱不出气势。随后她站起身来,依稀展现出当年穆桂英“我不挂帅谁挂帅”的威风凛凛。她执意要在无伴奏的情况下,满宫满调地将这段西皮流水完整地呈现出来,唱得酣畅淋漓,声震屋宇,在场的读者都大呼过瘾。面对这一切,我心中顿时生出敬佩之情。要知道,那年她已经 74 岁了,并且还动过手术。

前些年她在手术后进行理疗时,我们常通过电话交流养生的心得,彼此勉励。近年因为各种原因联系很少,但心中一直惦记着她;今年春节文联领导上门探望时,我还特意询问了几位京剧界老友的近况。近日得知炳淑获得了这一殊荣,我非常振奋,她的梅香淑韵,实至名归!回顾往事,我写下了此文,谨用这文字编织的七色花环,献上我的敬意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