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柳州人的微信朋友圈内流转着一则《紧急预警》,这是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反诈中心”)发布的。内容大致是:国内有不少公民轻易相信“赴缅甸打工”的招聘信息,在招聘者的组织下偷渡到缅甸北部地区,最终被强迫从事电信网络诈骗、赌博等活动。提醒广大群众千万不要轻易相信这类招工信息。
笔者从反诈中心获悉,自去年开始,我市有几名男青年曾被用这种手法诱骗到缅甸去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3 月 12 日,在反诈中心民警的协助下,笔者找到了其中的韦某,从他那里了解到了那宛如噩梦般的“出国打工”经历。
赴缅务工原是恶梦一场
初识
韦某 27 岁,是我市柳江区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失去了工作并待在家里。去年 7 月,在玩网络游戏时,他结识了一个自称“梁煜”的网友。当他向“梁煜”诉说正为失业而烦恼时,“梁煜”告知他一个好消息:位于缅甸的某家公司在招聘员工,工作内容是浏览电脑网页以及转发宣传信息,每天只需简单操作 12 小时,就能月入上万元。韦某当即决定应聘,添加“梁煜”为微信好友保持联系。
初会
9 月初的某一天,“梁煜”借助微信传递消息:公司将要对新员工展开技能培训,要求韦某赶赴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分公司进行会面。韦某表示同意后,“梁煜”主动为他购置了从柳州前往昆明的机票。9 月 5 日,韦某搭乘飞机抵达昆明,并入住“梁煜”指定的酒店。9 月 7 日晚上,韦某在两名自称是“梁煜”朋友的男子的引领下,登上了公司派遣来的一辆大巴。韦某发现,车内有十名男青年。这些男青年来自国内其他地方,且与他经历相似,他们是“求职”的。
偷渡出镜
大巴车即将抵达中缅边境时停了下来。在“梁煜”朋友的带领下,韦某等人走小道绕过了边境检查站,进入了缅甸境内。之后,他们来到了孟平县郊区的一栋五层楼房内。韦某等 11 人分别被安排在不同的楼层居住,每层楼都有一名壮汉负责看管“求职”人员。韦某等人的身份证和手机被强行收缴招工,他们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楼内,与外界的联系也被完全切断。韦某此时才感觉到上当受骗。
非法拘禁
在之后的几天里,“梁煜”一直没有露面招工,而是借助看管人员来传递“指示”。韦某向看管人员表达了要求回国的意愿,看管人员答复说,需要他结清在缅甸期间的交通费用、食宿费用等,并且还要再交付 4 万元“补偿费”之后,才能够放他离开。
逃离
这种日子担惊受怕了一个多月。思家心切的韦某在某一日凌晨,趁看守人员熟睡的时候,钻出了窗户,从三楼跳下,然后迅速逃离了这栋五层楼房。韦某历经波折逃到了中缅边境,找到了国内公安机关并报案求助。看到身着警服的中国警察,韦某忍不住眼泪直流。
偷渡“打工”实则害人害己
缅甸北部
缅北地区指的是和我国云南省接壤的缅甸自治区,因为历史缘故,其情况比较复杂。这些地区在地理环境方面与我国云南省极为相似,生活习惯也一样。当地的官方语言包含汉语,人民币能够在当地进行流通。
现金网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于是,缅甸北部渐渐成为电信诈骗团伙优先选择的栖身之处。在缅北地区,电信诈骗行业被称作“现金网”。因为诈骗的对象是中国民众,所以它不但没有对当地社会造成危害,反而还能给当地经济带来发展。
高薪招工
诈骗团伙以“高薪招工”作诱饵,诱骗国内求职青年偷渡到缅北“打工”。被骗到缅北的“求职者”,实际被强迫从事电信诈骗、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若被骗者拒绝或无法完成“业务”,就会被拘禁、殴打、勒索,年轻女性还可能被迫卖淫。我国法律规定,偷越国(边)境是违法犯罪行为,诈骗是违法犯罪行为,赌博也是违法犯罪行为。在缅北地区从事诈骗活动后回到国内,是要受到我国法律惩处的。
反诈中心提醒广大群众,要通过正规且合法的劳务中介来出境务工。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那些不认识的人发布的赴缅务工的信息。偷渡到缅北地区去“高薪打工”,这既会害了自己,也会伤害他人。
▎供稿:刑侦支队 刘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