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网民大对账:洋悟运动如何影响年轻一代与全球未来?

admin

前段时间,中美网民在网上针对两国生活细节进行了一场“大对账”活动,此活动令人惊叹不已,人们亲切地将其称为新的“洋悟”运动。本周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从这样的一场“大对账”开始进行谈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与副院长范勇鹏展开了演讲。

现场有一位观众提问,他认为“洋悟”运动这场行为,就像是全球“乐子人”的一场狂欢。然而,激情终归是会逐渐消退的,那该如何让这场行为持续下去呢?

张维为称,这样的“大对账”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旦睁开眼看到后,这印象便会永远留存。张教授将其称作“洋悟”运动,认为该概念很好,会产生长尾效应,会带来诸多影响,尤其对年轻人影响深远。估计到下一次大型民调时,美国年轻人认同社会主义的比例会有所提高。

范勇鹏补充道,如何维持中美对账的热度呢?这需要从更高的维度去看待。实际上,小红书本身只是我们国内的一个平台,并非国际平台。因此,对于我们的要求可能是,未来我们要打造出更多的国际性平台,并且让中国能够成为全世界人民交流互动的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者。我们为世界人民提供这样一种平台,这种平台是和平的、理性的、客观友善的,这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

主持人何婕表示,我们深知互联网上的热潮,有时来得突然且迅猛,离去也有其合理性。或许未来过段时间还会有新的热潮出现。然而,此次中美网民的直接对话,我们可以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中去看待。一方面,中国有 144 小时免签过境政策;另一方面,总书记一直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必定会越开越大,不会关闭。特别是在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它已经有它的历史价值在这。

另一位观众提问:在中美的民生比较方面,我们的网民常常会用一种静态的结果对比,去替代一种动态的制度演化分析。那么,这种认知简化存在着怎样的风险呢?我们又该如何在解构西方“神话”的同时,避免陷入到新的话语极端呢?

这个视角具有重要性。张维为指出,这位观众从事学术研究,始终秉持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在真实世界中,这一视角利大于弊,有助于双方相互了解。至于是否会走极端,至少在中国方面,他认为不太可能,因为中国人的文化特点是相对较为实事求是,愿意学习他人长处,总体上讲究平衡,注重把握一个度。所以相对而言,中国网民更理性一点,他不太担心这个问题。

范勇鹏称,这位观众对大众的这种认知提出了很高要求。通常在大众认知范围内,能看到这个静态事实已属不易,能做到基本的实事求是就已经很难了。而此事实背后的逻辑,其动态的、演进的以及理论化的部分,需要专业人士和搞学问的人来进行解读。实际上,从中美网友的对话中可以看到,有一些美国网友是有思想的。他们已经在进行这样的工作。有很多美国人的思维是很清晰的。他们能够知道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一步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道路、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他们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我们来看整个西方思想史以及西方的主流社会科学,它们是一套静态的、孤立的、形而上学的知识体系。正因为如此,这个体系能够存在,必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们通过这种事实的交流,并且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思想的加工,这样就能够提出中国的社会科学以及我们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还能够解构和推翻西方二战后建立起来的那套社会科学体系,所以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

张维为称,拥有诸多新鲜素材后,从他的角度来看,无论处于静态还是动态状态,目的都是要对中国、美国以及各种不同的社会、国家形成一种较为可靠的整体把握,接着要建立一些新的标准体系和指标体系,例如他们的节目经常进行比较,像上海与纽约的比较,比较基础设施、人均寿命、家庭净资产以及婴儿死亡率等。建立一个新的指标体系,这样你就能清晰地进行中美比较,进而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范勇鹏表示:“例如西方政治学,像自由民主理论这类东西,其整个理论模式是静态的。因为自身是自由民主,所以就认为自己和平;因为是自由民主,所以就觉得自己发达;因为是自由民主,所以就认定自己先进,且物质生活水平高。如今,中美之间这种很基础的事实对照,对它而言具有颠覆性作用。”现在我在发达方面超过了你,在先进方面超过了你,在和平方面超过了你,在进步方面也超过了你。那么按照你的理论来进行套用的话,就会反过来证明你的制度是不行的,这是一个极为显著的现象。

主持人何婕总结道,我们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可能由于中国文化的缘故,以及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影响的缘故,对动态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接纳和领会。你看,比如我们说一切要从实践出发,要讲实事求是等。这些既蕴含着历史的思想性,又闪耀着哲学的光辉。普通老百姓似乎都能理解这些。我们好像不会陷入静态分析一件事情的陷阱。大家都明白静态分析肯定存在问题,需要动态地、全面地、历史地、长期地去把握。您提出的这个视角非常好,大家都学会了动态地看待所有事情的长处和短处。这样我们会更加坚定,也更有信心。”

张维为提及,节目曾对美国政治人物进行调侃,这是我们中国老百姓都明白的。比如有“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样的表述。而美国却没有这种思维,我们对此感到很诧异。因此,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拥有这种思维就不会走向极端,并且看待问题是动态的。

我们今天从中美网民的“大对账”着手,这是动态世界中很有意思的一个部分。今天我们以动态、辩证的方法来看待它。这是一个生动的案例,最终表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其非常重要的基础在于民间,在于青年,在于那些富有创造力和生活力的朋友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