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跻身千万人口大市:长三角第4个双万城市的崛起之路

admin

万亿GDP、千万人口,正在成为高能级城市的标配。

安徽省统计局日前发布了相关数据。其中显示,合肥的常住人口达到了 1000.2 万人。并且与上年相比,增加了 14.9 万人。由此,合肥成为了又一个“双万”城市。

自此,合肥成为我国人口达到千万的大市,位列第 18 位。同时,它也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在上海、苏州、杭州之后,成为第 4 个千万人口大市。

合肥何以晋级,谁是下一个千万人口大市?

一、合肥,何以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

十四五规划初期的时候,昆明提出 2025 年跃居千万人口大关的目标。

人口大市排行_中国人口大市_

要知道,安徽作为长三角的一个省份,其经济实力在长三角中相对较弱。合肥位于安徽,安徽一直被视为长三角的“后花园”,面临着人口外流的巨大压力。

南京以“徽京”之名,将多个安徽地级市纳入其势力范围,这对省会来说是雪上加霜的情况。杭州以“徽杭”之名,也将多个安徽地级市纳入其势力范围,这使得留给省会的空间变得不大。

面临重重阻碍,合肥是何以突围的?

合肥第一波人口扩张,来源于三分巢湖带来的直接增量。

我在《中国城市大变局》这本书中进行过梳理,在过去的 10 多年时间里,全国总计有 5 个省会城市完成了合并式的扩张,而拉开这一序幕的城市是合肥。

合肥在 2011 年就与芜湖、马鞍山一同分割了巢湖。这一举措让合肥获得了超过 3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也直接带来了 100 多万的人口增量。

人口大市排行_中国人口大市_

城市合并在 10 多年前就已发生,这是一次性的增量情况,难以用来解释之后合肥人口的快速扩张。

2012 年至 2024 年期间,合肥的常住人口从 857 万增加到了 1002 万。在最近的这些年里,呈现出了加速增长的态势。并且人口的增量连续多年在省会城市中位居前三。

这背后,合肥借助融入长三角这一方式重塑了区位优势,并且通过成为“最牛风投城市”打造出了一批新兴产业,这些才是关键所在。

近年来,合肥先后进入中部崛起这一国家战略,也进入了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合肥还拿下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享有“左右逢源”的好处。合肥的战略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合肥在普铁时代曾被大幅边缘化。如今,它借助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跻身成为综合交通枢纽。其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也得到了重塑。

不仅如此,合肥近年来还打造出一批新兴产业,重塑经济增长极。

2024 年刚刚过去,合肥的 GDP 总量达到了 1.35 万亿。合肥跻身 20 强之列。在这之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 14.8%。这个增幅在万亿城市中位居首位。(参阅《中国 10 强城市,又变了》)

中国人口大市_人口大市排行_

集成电路的核心产业爆发式增长,堪称最大贡献者。

可以说,合肥在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领域都在全面地崛起。它不但带动了人口回流,还争抢了一批外地人口。

人会随着产业而迁移,这是极为简单的经济学规律。合肥的人口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晋级,这正体现了人随产业走这一规律。

二、强省会,成了人口争夺战的胜负手?

过去几年,全国人口流动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一个重要的变化在于,人口增长最为迅猛的那些城市,不再是那些沿海的工业大市了,而是变成了全部都是省会城市。其中,杭州、成都、合肥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二个重要变化在于,出生人口出现下降的情况。中西部有多个省份面临着人口负增长的状况,然而它们的省会却依然保持着增长的态势,并且部分省会还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

安徽就是如此。

这意味着其他的地级市大多是负增长的情况。

_人口大市排行_中国人口大市

邻近的江西也是如此。

然而,省会南昌的人口却大幅增加了 10 万人。

将时间周期拉长,更能看出这一趋势。

2020 年至 2024 年期间,安徽的常住人口只增长了 19 万人。然而,省会合肥的人口却大幅增长了近 70 万人,并且成为了全省人口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事实上,不只是合肥南昌,几乎所有中西部省会都是如此。

长沙呈现出省会人口增长而全省人口微增乃至负增长的局面。

这表明人口向省会集中的态势未曾改变,省会充当全省人口蓄水池的功能越发显著,在避免人口流失以及吸引人口回流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保底作用。

这意味着,强省会模式虽遭受挑战,省域副中心也已横空出世。然而,省会的影响力在短期内难以发生逆转。

当然,强省会的人口增长,一部分是沿海地区的人口回流而来,一部分是对省内其他地市进行虹吸所得,基本都还集中在省内的那一小片区域。

凡事都需迈出第一步,首先借助省会来留住本省的劳动力人口,接着再通过产业升级去争抢外来人口。

三、谁是下一个千万人口大市?

《第 5 个 2000 万人口大市》这篇文章表明,我国已经拥有 18 个千万人口规模的大市。

其中,重庆的人口超过 2000 万人,上海的人口超过 2000 万人,北京的人口超过 2000 万人,成都的人口超过 2000 万人。广州的人口在 1700 万人以上,深圳的人口在 1700 万人以上,它们有望成为下一个 2000 万人口大市。

武汉人口超过 1200 万;天津人口超过 1200 万;西安人口超过 1200 万;苏州人口超过 1200 万;郑州人口超过 1200 万;杭州人口超过 1200 万;石家庄人口在 1000 万以上;临沂人口在 1000 万以上;长沙人口在 1000 万以上;东莞人口在 1000 万以上;青岛人口在 1000 万以上;合肥人口在 1000 万以上。

可以发现,在千万人口的大市当中,有像直辖市那样“一市堪当一省”的城市,还有强省会以及经济强市,同时也出现了像临沂这样的普通地级市。

要注意的是,千万人口大市指的是全市常住人口的情况,这里面既包含城区的人口,也包含县域的人口。

我国城市属于行政区模式,其中包含城区和乡村,同时还有市辖区以及县域,这就是其原因所在。

城区人口比常住人口更能接近真实的城市人口。从城区人口超过 500 万人这一标准来衡量的话,我国有 22 个超大特大城市。

城区人口统计存在一定的误差情况。常住人口则更为直观。常住人口依然是衡量城市人口能级的主要指标。

以常住人口来看,合肥之后,谁是下一个千万人口大市?

目前,在主要的一二线城市当中,徐州的人口超过了 900 万人。

人口大市排行__中国人口大市

过去几年的人口增长态势表明,温州有希望与宁波携手晋级。南京需要加快速度。东北的中心城市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

在过去人口高增长的时候,因为有自然增长人口的助力,从 900 多万人增长到 1000 万人,通常只需要几年的时间。

如今全国人口大盘已达顶点,城市之间的人口争夺战愈发激烈,人口要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是极为困难的。

人口增速放缓,千万人口看似遥遥在望,实际上越来越难。

经济若能保持高增长,并且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这样的地方才有晋级的可能。

当然,千万人口并非终点。人口争夺战仍在持续,并且没有结束。与争抢人口相比,怎样留住人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