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萧木与罗永浩:从失败创业到成功还债,现实扭曲力场的传奇故事

admin

做手机是一次创业,后来失败了。做电子烟也是一次创业,同样以失败告终。朱萧木缓缓吐出这些话后,紧接着补充说,不过后来他跟罗老师一起还债,并且做了交个朋友,这非常好。

这些年罗永浩在多个风口之间辗转。朱萧木一直是紧紧追随在他左右的核心“创业搭子”。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罗永浩身上展现出了“现实扭曲力场”。老罗曾经提到他和乔布斯都拥有一种这样的“现实扭曲力场”。“现实扭曲力场”这一名词最早出自《星际迷航》。它指的是通过骇人的眼神、专注的神情、口若悬河的表述、过人的意志力、扭曲事实以达到目标的迫切愿望以及所形成的混淆视听的能力。

这种特质始终伴随着罗永浩的成名。在演讲水平方面,他极为出色;在广告创意方面,他属于业界的顶尖水平。从新东方讲师转变为牛博网的一员后,老罗成功地成为了互联网上的知名人物,同时也被塑造成为草根在坚硬社会中向上奋进的典范。

然而,锤子科技在“卖身”这一过程中,其曾经的光环逐渐褪去。最终,罗永浩身上原本的荣光被债务黑洞给吞没了。

机缘巧合,直播浪潮再次选中了罗永浩。当他在直播间喊出“3、2、1,上链接”时,他找回了个人的“现实扭曲力场”。说实话,因为习惯了老罗往日怼天怼地的彪悍,所以一时间竟难以接受他在直播间笑脸迎客的样子。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晓了。罗永浩在不断地蹒跚摸索过程中,恰好踩中了直播电商的风口,仅用一年时间就跻身到全网带货的前三甲。而在罗永浩调侃《真还传》的段子广泛刷屏之后没多久,罗永浩与朱萧木又一次果断地转身投入到创业的大潮中,他们两人分别在 2022 年和 2024 年相继开启了新的创业项目。

眼下,罗永浩在社交平台筹备细红线科技 2025 年春季的招聘事宜。公司的软件产品部门开启了数个产品经理岗位。这使得好些年已过气的“产品经理”在媒体报道中短暂地活跃了一番。朱萧木应约在小宇宙的各类播客中灵活活动,为自己的“营养工厂”项目进行代言。

朱萧木与虎嗅现场进行了沟通并自述,其中部分表述为方便阅读进行了删减和调整。

“做一条鲶鱼”

起初进行手机和电子烟的创业,这两次都以失败告终,之后当主播带货终于取得了一次成功;然而交个朋友已经直播了将近 5 年,经手了大约 10 万个 SKU,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我的梦想是打造品牌,而不是成为网红——当网红,完全是因为债务促使自己不断努力,但是打造一家好企业、一个好品牌比当网红要困难得多。

这次进行“营养工厂”的创业,我们要成为“行业鲶鱼”。我们的产品主要以性价比为优势,受众不是高净值人群,然而其优势在于覆盖面广。从 2024 年 4 月份起,团队每周推出一个产品,SKU 累计达到 30 多个,涵盖了基础营养、抗衰、心脑眼、骨骼、情绪睡眠等方面。

目前,产品已在微信小程序上线。它明确把成本和利润标注在商品详情页上,这样做就是在遵从第一性原理,即为用户提供价值。

创业多年,我们始终坚信王兴的这一句话:价格便宜的必定能战胜价格贵的,质量优良的必定能战胜质量差的。

从世界范围进行观察,保健品创业并非是浪潮这种情况,而是一个特定的方向。在欧美以及日韩等国家,有很多人都拥有一个药盒,在这个药盒里,会分别摆放着一堆胶囊,在饭后就会开始大量地服用。之前一直以为是美国人的身体状况不好,然而之后才了解到这些其实是保健品。并且越是发达的国家,保健品的人均消耗量就越大,这是因为对保健品的宣传力度非常大。

中国用户可能不太愿意等待几天,而海外用户却能接受等待几个月,这种消费习惯的差异很适合用众筹模式来开发新品。

海外有许多成熟的保健品工厂。我们只需去研究海外供应链,看能否找到更高效的触达方式。像播客这种新渠道,目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市场规模很小,但这恰恰体现了红利的存在。当一个东西已经非常成熟时,就不能称之为红利了。

根据这个判断,保健品行业具备出海的适宜性。当下,团队正在开展的项目是海外保健品牌的相关工作。

从产品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外的产业链条较为成熟。保健品品牌通常不自己建设工厂,而是寻找工厂进行代工。大的工厂可能能承接几百万单的订单,小的工厂则能承接 1 万单的订单。许多大品牌半年的产量,工厂一天就能完成。巨大的胶囊机一端放入原料,另一端就能产出胶囊,其技术十分成熟。世界工厂的生产尚未达到饱和状态,根本还没到比拼供应链的时候。

听起来,这种订单模式与私域较为接近。可能很多人会心存疑问。实际上,国内的微商/微店之所以遭受诟病且被污名化,其本质在于他们所经营的东西存在问题,而非私域这种模式本身有问题。

存在一个客观制约,国内保健品的剂量被压得很低,低到与一些论文中提到的起效剂量有着巨大的差距。我们觉得国内的保健品在剂量方面难以达到有效效果,然而跨境的产品却是合法的,所以就选择在英国成立公司来做跨境保健品。

我们当然从不否认是一个中国团队。我们在海外进行产品的制作,之后将产品带回中国市场进行销售。同时,我们在国内对团队进行锻炼,培养供应链。

近些年,保健养生理念开始被更多人接受。无数论文和个体经验都证明了“治未病”这件事是可以实现的。不过,要实现“治未病”,就需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规律且有节制的践行。

一场渠道“奇袭”

创业期间,团队察觉到一些长期未被重视的市场痛点。国内的老年人属于一个极为脆弱且容易受到影响的群体,然而,仍有一部分老年人处于天猫、淘宝、京东的辐射范围之外,这是因为相关渠道的触达程度不够。

研究新的产品形态时,触达途径很重要。如今小红书已无红利,关键在于找到什么人、花费多少钱以及能干多大的事。

抖音的用户基数很大。现在投流存在 0 和 1 的差异。以前能够依靠自然流,只要主播足够优秀,流量就会到来,并且能够带动转化。而现在则必须进行花费,不花钱吸引来的人转化率很低,几乎不会进行消费。

抖音投流的价格已经变得非常高了,这种高是难以改变的。因此,许多创业行为不仅需要模式创新,还需要渠道创新,要看能否创建出新的渠道来提高效率。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做法,在大型渠道进行销售,定价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裹挟”。

比如,新品牌在淘宝和天猫上开展业务,这并非仅仅涉及店铺收取多少费用的问题,而是在于如何获取流量呢?购买流量的成本是很高的。并且,新品牌一旦进入淘宝或京东,就会立即引发竞争,会对他人的价格体系和销售体系造成破坏。

但是播客和其他的完全不同。播客本身就是打广告的。很多人在坐飞机之前会下载三、四期播客,然后自发地听上三个小时的广告。这种情况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出现过。并且播客的完播率非常高,有的播客虽然只有 3000 人关注,但是播放量却有 1 万多,这就意味着粉丝平均会听三遍。这种情况太厉害了。

所以,找到一些具有红利的渠道是很重要的。海外播客的强度比国内要大。例如,特朗普在大选之前上了 20 多场播客。马斯克采访特朗普的那一期,有数千万人收听。而美国的注册选民才 1.3 亿。

团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发现,播客与保健品人群的契合度非常高。我们会为播客专门设置一个码,接着在这个码上对产品进行介绍。同时,我们还尝试将一些直播的打法和模式运用到播客行业中,对其进行改造。

总结一句话:今天的渠道,播客是奇袭,阵地战是抖音、小红书。

这背后,直播的趋势变化正日益明显:其一,平台的投流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商业化的成熟程度越来越高;其二,信息化运营的力度越来越强,从利润中获取价值,正在进行更高效的组织建设。

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直播带货领域,这个行业的竞争激烈到超乎外界的想象。一方面要抛开成本、投流等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对直播话术、运营策略进行升级,同时要不断优化选品和风险控制,并且还要精简支出,实现精细化运营。

当然,用户在直播间的分层趋势正在进一步拉大,消费分级变得更加明显。飞天茅台无论卖出多少都能瞬间售空,它属于直播间的标品。然而,许多酒的客单价在这两年持续下降,低端品牌的客单价变得更低。这些都是我在当主播时的亲身感受,我经常会和商务一起与品牌主交流,甚至帮助他们挑选商品、制定价格。

抖音正在成为一个品宣平台。带货主阵地并非仅仅是直播间本身,而是在直播间带完货之后进行“切片”授权。通过切片的无限分发,能够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个品牌。

可见,整个行业处于变化之中。原来的要求是品效合一,而现在更好的路径是在抖音进行品宣,然后在私域完成转化。这种局面正在促使各个 MCN 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进行精细化运营,同时也对主播提出了更高的转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