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 18 日,徐京坤冲过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的终点线,抵达了法国莱萨布勒多洛讷港口。此时,法国时钟指向 8 时 08 分,而这个时间与他 2012 年驾驶“梦想号”开启人生第一次单人远航时的北京时间恰好一样。
抵达法国旺代省莱萨布勒多洛讷港后,徐京坤在庆祝。受访者供图
终于在这一刻完成了闭环。徐京坤说道。
近日,徐京坤与奥运冠军徐莉佳一同参加 2025 上海帆船公开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做出了上述的表述。本次比赛中,这对搭档参与了 J80 组别比赛。他们虽然没有登上领奖台,但徐京坤觉得这是一段“十分有趣的经历”。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在湖里航行,他指出和在大海上航行有很大差别,在湖里航行能够看到城市风光,还能与沿岸观众近距离互动,而且湖里边没有水流的影响,浪也非常小,他觉得挺舒服的。
他认为应该会有一些幸运的元素在其中。
1个人,27616海里
中国船长成功挑战“航海界珠峰”
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是世界顶级的离岸航海竞赛,在全球航海圈中享有盛誉。
一个人驾驶着一条船,在途中不能靠岸,没有任何外援和补给,仅依靠船上现有的装备和食物。他从法国旺代省出发,一路驶经好望角、南极海、合恩角等地,不间断、无停靠、无外援和补给地航行,最终绕地球一圈后返回起点。人们将这项比赛称作“航海界的珠穆朗玛峰”。
2025 年 2 月 18 日,徐京坤历经 99 天,航行 27616 海里。35 岁的他成为第 100 位完成旺代环球赛的航海家。此前,旺代环球赛已举办 9 届,在完赛者俱乐部中却未曾有中国人的名字。
徐京坤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 100 个完成旺代赛事的人,他是一位传奇水手。并且,他还是首位完成该赛事的中国船长,这张照片是受访者提供的。
中国并非没有航海文明,我们拥有极为悠久的航海历史。在数百年前,我们就能够远渡重洋。而现在,正是重新开启的时刻。徐京坤给一个德国媒体写了回信。当时他和团队在 2024 旺代,因人数少、资金少而受到关注。德国的媒体曾发过一篇报道,称最近在旺代的赛场上见到了一支来自中国的赛队,人们都在疑惑他们能否完成这个比赛。
旺代启航的那天,徐京坤特意穿上了一身蓝底黄纹的明制汉服,然后走上了浮桥。他希望能让更多的外国观众知晓,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航海传统以及海洋文明的国家。
启航日的时候,徐京坤身着一身明制汉服。他希望能让更多的外国观众知晓,中国是一个拥有着长久航海历史的国家。这是受访者提供的图片所展示的内容。
徐京坤为了参加旺代,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程。他从环中国海出发,跨越了大西洋,又经历了分站式环球。然而,旺代与以往的所有航程都有所不同,当他决定参加旺代那一刻起,所有的困难才正式开始。
旺代环球帆船赛是同一级别赛事,所有参赛者都需驾驶 IMOCA60 型号赛船。徐京坤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没有教练教他驾驶此赛船。所以,他只得自己翻译大量资料文件,以了解整艘船的结构,还自学船上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修技巧。
2021 年,徐京坤购买了这艘二手的 IMOCA 60 赛船。这是受访者提供的图片内容。
徐京坤坦言,我们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崭新的。这条船极难驾驭,它犹如一头极为凶猛的猛兽。我在法国花费了整整 4 年的时间与这条船相处。最终,在旺代比赛之前,徐京坤和他的船成为了“我们”。
一个人,99天
“我忙得没时间休息”
航行期间,凶险的海角、赤道无风带以及暴风恶浪等,在徐京坤看来,“很多地方都并非人能待的。”他遭遇了最为强烈的一场风暴,海浪高达 10 米,气温始终处于零下,一个月都没怎么见到阳光。在风暴中的船舱宛如滚筒洗衣机,徐京坤得几十个小时保持在一个位置,只能在身上挂着袋子,靠袋子里的面包和水来充饥。
海面上常有风浪。受访者供图
徐京坤进入南半球后,选择了一条极少有人选择的航线,即穿过“魔鬼海域”的南线,这条线包含了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南大洋。此线路的优势在于风力更强且船速更快,而缺点是必定会遭遇最高等级的风暴。
历史上这里曾是西方航海家寻觅东方航路的梦想之地。如今,有一位来自东方的航海人抵达此地,他前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梦想,而非为了黄金。
徐京坤航海日记
旺代赛事官方曾对这位中国船长的选择感到惊讶。因为比赛没有完赛时间限制,只要他平安返航就能创造历史。他选择了南线,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排名吗?徐京坤表示,走南线确实是为了更快,但这与名次无关。他选择南线,就是为了遭遇风暴、穿越风暴,他说:“我要体验完整的旺代。”
海面上常有风浪。受访者供图
很多人对 99 天的时间感到好奇,他们想知道在这期间“独臂船长”是否会觉得无聊。徐京坤面带笑容地回应道:“我一直都在忙碌,根本没有时间去休息。”
这条赛船上有 8 面船帆。他要依据不同风力更换不同船帆。他还需时常拍摄视频并传回岸上,以保证信息传递。在 24 小时高速航行中,徐京坤只能采取间断式睡眠方式,每次 10 至 20 分钟,每天累计睡 3 至 5 个小时。当天气糟糕时,他一两天都无法休息。
徐京坤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他遭遇的最崩溃的一次情况是船帆出现故障。有一面 380 平方米的船帆,卡在了 30 米高的桅杆顶端。要是遭遇风暴,无法降下的船帆会把整条船撕碎,形势十分危急。徐京坤只得单手连续三天三次爬上十层楼高的桅杆去检查并更换配件。危机解除之后,“独臂船长”全身布满了撞伤、擦伤和割伤。“当时我真的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确实太难了。”徐京坤说。
徐京坤接连三天三次登上近 30 米高的桅杆,这是很凶险的。受访者提供了相关图片。
当然,“旺代行”并非全是惊险。徐京坤给海上的两个“朋友”,信天翁和熊猫海豚,分别取了名字,信天翁叫“小明”,熊猫海豚叫“海量”。信天翁是一种很有趣的鸟,它常常会连续跟着一艘船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
徐京坤的“朋友”熊猫海豚。受访者供图
徐京坤出发之前,他的妻子准备了不同的盲盒,这些盲盒被放置在船舱的不同位置。每周一次,妻子会给徐京坤发短信,让他找到并拆开这些精心准备的盲盒。
跨年那天,我的朋友为我准备了一小瓶白酒。春节时,我收到了一双红袜子和 50 克面粉,我用这 50 克面粉给自己包了午餐肉馅的饺子。
徐京坤人生第一次驶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受访者供图
徐京坤在人生中第一次驶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那时,他听到了信号塔守塔人的呼喊,守塔人叫出了他的名字。这名智利守塔人说他知道徐京坤是中国船长,并且一直在等待他经过。
他说正在等待我经过。他祝福我的航程。他会记得我是第一个经过合恩角的旺代环球的中国船长。
海面风景。受访者供图
“卑微的梦想家”
1989 年,徐京坤在山东省平度市的一个小山村出生。12 岁时,由于鞭炮意外爆炸,他失去了左前臂。在他出生的那一年,第一届旺代启动。那时他根本不会预料到,未来自己会成为这项赛事历史上首位完赛的中国船长。
徐京坤的帆船之路并不平坦。中考之后,他进入了当地的体校。起初他练习田径,接着改练帆船。在帆船项目上展现出天赋后,他被选进了中国残疾人帆船集训队,并参加了 2008 年的北京残奥会。奥运会结束后,国家队被解散,徐京坤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然而,萦绕在他心头的“环球帆船航行”的想法却从未改变。
徐京坤成为人类历史上第100个完成旺代赛事的传奇水手,同时,也是首位完成该赛事的中国船长。受访者供图
徐京坤为了靠近航海圈,来到了青岛的一家水手餐吧当服务员。有人给他指点后,他决定先环绕中国海。最终,他凭借在旧船厂“借”来的一艘废弃船只,经过改造,完成了自己首次单人远航。
随后徐京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中国帆船的“第一次”。
2012 年 9 月 18 日,他独自一人。他驾驶着梦想号。他开始了自己的航行。这是环中国海的航行。
2014 年,他代表中国参加了 MINI TRANSAT 650 级别单人横渡大西洋的极限帆船赛,从而进入了职业航海领域。
2017 年举办了德国基尔帆船世锦赛,中国人开始了第一次双体帆船环球挑战。
这一切累积的经验也成了其参加旺代的“敲门砖”。
成功抵达终点后,港口处有很多迎接他的粉丝。这些粉丝里有众多的外国人。在那一刻,徐京坤感受到了特别的幸福。
岸边为徐京坤加油的粉丝,男女老少皆有。受访者供图
徐京坤称,在最早提出要做这件事的时候,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他自己也遭遇了极大的阻力,几乎没什么人相信他们能够完成。因此,当他完成这个目标之后,他终于能够顺畅地呼吸了,他们把梦想从说到做到了。
徐京坤的妻子曾将他形容为“卑微的梦想家”,他在《卑微的梦想家》这本书的序里写道:我只是一个不想在生活的泥淖中溺亡,拼命想要奔向平凡生活的普通人。我很希望你能感受到,孕育一个梦想,或许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但也没有想象中那般惊天动地。有时你只需卑微地去耕耘,最终能够长成一棵大树。
抵达法国旺代省莱萨布勒多洛讷港后,徐京坤在庆祝。受访者供图
“帆船和学自行车一样简单”
徐京坤实现了“旺代梦”之后,开启了新的梦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为孩子们造梦,并且鼓励他们去追梦。未来,他会更多地关注中国青少年的航海教育,希望能够集结更多的社会力量,为他们的梦想保驾护航。
大部分人印象中,航海被认为是属于富人的小众运动,与普通人距离较远。在采访时,徐京坤向大家指出这是个误区。他说孩子们学习帆船运动的成本比学习钢琴、画画和滑雪低很多,就如同学自行车那般简单。大家可以去近距离感受一下。
岸边为徐京坤加油的粉丝,男女老少皆有。受访者供图
他以汽车运动为例,既喜欢开车,又渴望能开 F1,然而这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能仅用 F1 赛车来衡量整个汽车的概念”。在徐京坤看来,能够把学习帆船运动当作一项技能,“让孩子们通过帆船训练获取勇气和信念,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增添助力”。
抵达法国旺代省莱萨布勒多洛讷港后,徐京坤在庆祝。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