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了通知。该通知公布了河北、江苏、河南等地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的典型案例。同时,通知就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提出了要求。
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典型案例:
2025 年 2 月 5 日,河北省教育厅针对保定市高碑店第一中学组织高三学生违规补课的行为,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该中学被取消三年内的省级评优评先资格。在分配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时,省级对高碑店市按最低档执行。并且明确规定,只要任何学校被发现存在违规补课行为,其所获得的省级荣誉称号就会被取消。
2025 年 2 月 7 日,江苏省教育厅针对存在假期违规补课行为的学校进行处理。其中包括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宿迁市致远中学、宿迁市泗阳中学这 4 所学校。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分别给予取消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称号以及两年内不得申报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等处理。
2025 年 2 月 12 日,河南省教育厅对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和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进行全省通报批评,原因是这些学校存在提前开学、违规补课的问题。省委教育工委约谈了洛阳市政府和信阳市政府的分管负责同志,以及两市的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洛阳市和信阳市的有关部门对这三所学校的主要负责人给予了免职处理。
通知表明,中小学在校时间过长这种情况,以及节假日补课等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教育形象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存在着极大的安全稳定方面的风险。各地都应当牢固地树立起“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从而保障学生合法的休息权益。
各地需切实提升自身站位,要从被查处学校的事例中深刻汲取教训,充分明白违规补课以及侵占学生休息时间所带来的危害。
要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把合理安排中小学生在校的作息时间当作“底线”,充分保障学生的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把禁止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当作“红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常态化、持续性的排查整治工作;一直保持严格管理、严厉检查的高压态势;把教育生态维护好。
要进行严肃的追责问责。对于查处工作不力、敷衍对待责任的地方,需约谈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并且在评优评先、绩效考核、项目申报、经费奖补等方面进行降档扣分处理;对于那些顶风违规、多次禁止却仍未停止的学校,要严肃地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取消其评优评先的资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相关程序予以处分。
这样就畅通了举报渠道,能够接受社会的监督。
(总台央视记者 周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