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2 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客站建设指挥部得知。4 月 21 日 15 时,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成渝中线高铁成都站(火车北站)高架广场(南)的主体结构顺利完成封顶。这标志着成都站改扩建工程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时,也为成都站高架广场(北)按期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现场
成都站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成渝中线高铁的始发终到站。同时,它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在建铁路站房改扩建项目。该站于 1950 年 6 月开始建设,在 1952 年 7 月 1 日正式投入运营,是新中国首条铁路——成渝铁路的始发终到站,并且经历了多次扩建。此次改扩建后,站场的规模会从 6 台 12 线增加到 10 台 18 线。站房的面积达到了 8 万平方米。车站建设完毕后,一方面会承担成渝中线高铁的运输任务,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减轻成都东站和西站的行车压力,进而提升区域交通枢纽的功能。
据悉,成都站高架广场建设选用“分步施工、南北交替”的方案。此方案把施工区域分成南北两个作业面,每个作业面占地面积接近 5 万平方米。首先在南侧建设 1 至 5 站台以及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后,将既有线路切换到新站台,接着拆除原站房,然后启动北侧 6 至 10 站台的施工。该方案借助空间轮换的手段,确保铁路运输正常进行的同时,也能让工程建设同步推进。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客站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聂兆希介绍称,高架广场(南)的主体结构施工遇到了诸多挑战。其一,地下管线较为复杂;其二,在地铁保护区内施工,安全要求极高;其三,场地较为狭窄。中铁八局的建设团队进行了科学的资源调配。他们创新地运用了“钢模+铝模+木模”的综合工艺以及“门洞式挑空架体”等技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 50 万立方米高支模架体的搭设以及 4 万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这些工作保障了工程能够高效地推进。在施工的高峰期,现场的作业人员超过了 2000 人。
中铁八局成都站项目部总工程师杨杰介绍道,高架广场(南)的主体结构完成封顶后,原本正在运营的线路会逐渐切换到新建的站台,这样就能为高架广场(北)的施工腾出空间。在未来,高架广场将会建成一个面积大约 9.6 万平方米的多功能市政公园,这个公园具备候车、休闲以及购物等多种功能,能够进一步满足市民的需求。
效果图
成都站的建筑设计将四川地域文化特色进行了融合。它以“竹编”和“蜀锦”的纹理作为元素,主体造型像是“城市门楼”。在夜间,灯光呈现出“孔明灯”的意象,展现出了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独特风格。当下,成都站的各项工程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着,等建成之后,它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图据铁路成都局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