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上海“五五购物节”活动将从4月底持续到6月底。
今年的上海五五购物节,六年来消费补贴政策的力度是最大的,覆盖面也是最广的。从家电这一方面到汽车那一方面,从商品这个领域到服务那个领域,从国内的消费者到入境的游客,都形成了全方位的支持。在日前举行的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的副主任刘敏做出了这样的表示。
据悉,本届上海“五五购物节”活动的持续时间是从 4 月底一直到 6 月底。活动以“品质消费、创造需求”作为主线。此活动充分展现了 IP 活动、政策举措以及创新激励的叠加联动。并且,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消费潜力,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政策的杠杆效应。
近年来,“五五购物节”持续推出了一批新模式,塑造了一批新品牌、新产品、新地标,它已成为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色 IP。在当前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性显著提升的大背景之下,“五五购物节”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角色。
南京路步行街。
六年来力度最大一届“五五购物节”
与往届相比,今年的“五五购物节”有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开展市场大发动。全市将会有超过千家的企业以及数千个品牌参与其中,并且会开展 1000 余项特色活动,从而形成全城联动以及全民盛惠的那种热烈的消费氛围。
一是有各类活动会运用好国家和本市已颁布的家电、家居、家装、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二是会充分利用首发经济、商旅文体展联动、直播经济、服务消费等各类扩大消费的政策举措。
三是场景实现大融合。全市的商圈、商街以及商场,会通过将商业与文化、旅游、体育、绿化、景观、灯光等进行融合联动,以此来营造出美好生活的消费新场景。同时,还会聚焦在节假日的消费上,大力吸引境内外的旅游消费。并且会聚焦在外贸企业拓展内销方面,发挥国内大循环的优势,促进内外贸的一体化。
这些特点显示,今年的“五五购物节”是升级版。它有力地回应了当前大力提振消费的现实需求。从全国范围来看,今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十大任务的首位。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从上海自身角度来看,刚刚公布的一季度数据表明,上海在一季度全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 4057.45 亿元。全力办好今年的“五五购物节”,将能激发更强大的消费潜力。这对于作为经济中心以及“消费第一城”的上海来说,是切实承担起在提振消费方面“挑大梁”作用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上海自身拼搏经济、促进发展的客观需要。
“五五购物节”的实施方案紧扣国家层面的促消费政策,并且精准结合了上海的促消费优势。
新一轮大规模设备进行更新,消费品开展以旧换新政策。免签国家的范围在持续扩大。在新的关税影响之下,内外贸一体化正在加速。这些情况都在一些具体的措施中有着直接的体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中包含进一步优化上海离境退税消费环境这一项。具体体现在聚焦增加离境退税商业网点上,也体现在丰富离境退税商品品类方面,还体现在推广“即买即退”服务措施以及提升离境退税服务便利度等方面,目的是为入境游客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商圈是办活动、促消费的重要平台,也是上海消费场景优势的重要体现。本届“五五购物节”重点打造了“商圈精品推广节”这一特色活动。其中包括南京东路、淮海中路、豫园、南京西路、陆家嘴、徐家汇、中山公园、五角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 9 个知名商圈,近百个商场,约 3600 个品牌,这些都将推出众多消费新场景。
今年的“五五购物节”在原有基础上,将推出一系列新兴 IP 活动。其一,首次举办银发生活节;其二,首次举办萌宠欢乐节;其三,首次举办龙舟上河图;其四,举办 2025 上海数字生活节。
众所周知,上海在消费创新方面一直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五五节”是上海率先发起的大规模消费活动。近年来,在国内开始流行的“首发经济”“首店经济”等概念,也都是从上海开始首创的。2024 年,上海举办了各类品牌首发活动将近 3000 场,新增首店 1269 家,其中 17%以上是高能级首店。此次“五五购物节”有诸多“首次”活动,这些活动再度体现了上海在促消费方面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另外,一些首创的活动,自身具有上海特色。例如首次举办了银发生活节,这一方面积极地响应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另一方面也与上海自身的老龄化程度相契合。再者,举办数字生活节,也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了上海在电商平台和渠道方面的优势。
上海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
上海促消费的优势与示范效应
上海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且经济活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在扩内需、促消费方面,它向来具备多重优势。从市场规模方面来看,上海的常住人口接近 2500 万,城区人口约 2000 万,其市场规模优势较为突出。并且,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在全国处于前列,居民的消费能力较强,对高端商品、服务以及体验式消费等的需求都较为旺盛。
更重要的是,上海作为经济中心且处于对外开放前沿,在消费场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高端资源要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增量市场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在这次“五五购物节”的措施里,包含“紧密围绕演出、赛事、展览活动,以放大票根的经济效应”。在这方面,上海的综合优势极为突出。以本周末将在上海体育场开唱的孙燕姿《就在日落以后》演唱会为例,两场演出一共拥有 8 万张门票,这些门票在开售的瞬间就被全部售罄,就像是在一瞬间被“秒光”了一样。
公开报道表明,上海正处于建设“亚洲演艺之都”的过程中。2024 年,上海全市举办了营业性演出。全年共举办 57238 场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约为 51.7 亿元。观众达到 2545 万人次。这些数据与 2023 年相比,增长均超过两成。单是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就有 281 场。并且同比增长 44.8%。
在某些领域的消费场景以及一些 IP 方面,上海有着独特的地位。例如,F1 与奥运会、男足世界杯一同被列为全球三大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体育赛事 IP,而在中国,只有上海能够观看 F1 赛事。恰好今年 F1 迎来了 75 周年,赛车运动的热度持续上升。相关数据表明,今年上海的 F1 赛事中,境外观众所占的比例为 15.25%。在这些境外观众里,有 60%是专门从境外来到上海观看赛事的,并且这个比例比去年增加了 100%。而这背后所带动的将会是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的全链条消费的活力。
中国内地仅有的迪士尼乐园,还有今年 6 月即将试运行的中国首座乐高乐园,它们都是上海扩大消费的独特场景和大 IP。
上海得益于国际化开放程度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它也是入境游的重要重镇。2024 年上海接待过夜入境游客数量超过 605 万人次,且同比增长超过八成。其中近 480 万是外国人,同比增长超过 100%。当下,上海正在努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的“第一站”。随着免签政策进一步开放,上海在入境游消费方面的潜力会进一步释放出来。
“五五购物节”是大型综合性的消费节庆活动。它通过“市场大发动”“优惠大集成”“场景大融合”这些方式,能够让上述各方面促消费的优势形成更强的集中转化效应,进而实现消费的挖掘潜力,并且还能给更多城市带来借鉴示范。
4月25日,上海车展迎来大客流。新华社 图
促消费,上海不止于“五五购物节”
当然,“五五购物节”只是上海年度促消费的重头戏之一。
上个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此措施旨在支持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并且要打造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同时进一步明晰了相关的方向和路径。
其中有“积极推动首发经济”这一内容,还有“对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进行优化”,同时“办好各类大型的消费促进活动”,并且“推动商贸流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以及“促使服务消费在质量和规模上得以提升”,还有“提升消费供给的品质”等一系列方面。在这些方面,上海具备优势,并且正在积极地开展与之相关的行动。
在“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这一方面,最近推出了“Shanghai Pass”,它为入境游客创新打造了涵盖“文商旅交”场景的一日通票产品。并且,今年上海全市外卡 POS 机将新增 5.4 万台,累计将达到 9 万台。数据表明,在 2025 年的第一季度,上海迎来了 174.3 万人次的入境游客。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37.1%。其中,外国游客的数量超过了 125.9 万人次,同比增长达到了 61.9%。这些数据为全年的入境消费开启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开门红”的基础。
在“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方面,上个月出台的《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以下内容:打造消费新场景。其一,培育壮大夜间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其二,开发“谷子经济”、邮轮旅游等新消费产品;其三,鼓励跨境电商、即时配送等新业态发展;其四,支持企业创新打造“旅游+”“体育+”等融合性服务消费场景。这些在今年的“五五购物节”的相关措施中实际已有体现。
在办好各类大型消费促进活动方面,今年上海除了“五五购物节”之外,至少还有“首发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首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国际精品消费月以及上海旅游节等。这些大型消费促进活动共同开展,会在不同维度形成“组合拳”,能最大程度地强化上海的消费品牌并激发消费活力。
从整体方面来看,上海在助力扩大内需以及促进消费这两方面,具备市场规模方面的优势,具备经济基础方面的优势,具备政策创新方面的优势,具备商业生态方面的优势,还具备国际化资源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正是上海能够多年稳固地占据“消费第一城”地位的底气所在。在新的形势下,上海会进一步开放市场,会培育新业态,会创造新场景,会优化消费环境,并且会积极用好像“五五购物节”这样的节点性促消费活动。这样一来,上海一定能够在提振消费方面扛牢大旗,在服务国家扩内需战略中当好“龙头”。
海报设计 白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