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元年最热门的AI岗位,现在已经过气了。
有这样一类工程师,他们被称作提示词工程师,不需要编写代码,不受专业限制,对学历也没有要求,仅仅需要研究怎样与AI聊天,便能够在2023年获得25至33万美元的年薪。
但如今,它已经沦为企业最不愿意扩增的岗位之一。
微软开展了一项涉及31000名员工的调查,该调查显示,提示词工程师已成为公司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倒数第二个不想新增的岗位。
与此同时,在招聘平台Indeed上,提示词工程师的检索次数呈现出过山车式的变化态势 。
要明白,当年这个新职位,是得到了OpenAI奥特曼的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了AI大神卡帕西的认可。
2年时间过去了,懂提示词工程的确仍然是一项技能,然而衍生出来的岗位却已经没那么有需求了。
搞AI课程培训的高管表示:
不管你从事财务工作,还是HR工作,亦或是法务工作,懂得提示词工程已成为一项基本的职业技能,并非要专门设立一个岗位 。
提示工程已成基本必备技能
梳理现状,提示词工程领域现在呈现出三个新趋势:
1. AI可以自动化提示词工程;
2. 普通人上手门槛变低;
3. 企业需要更加复合型人才。
最初,提示词工程师的工作内容有了定义,其工作内容是,要让 AI 发挥出最大的潜力,需用合适的描述 。
最早一批开设该岗位的AI公司有Anthropic,它是Claude的打造者 。
2023年3月,他们给提示词工程师提供年薪,年薪在25万到33万美元之间,具体要求较为抽象,其中包括要有黑客精神,要喜欢解密,要善于沟通,还要能让模棱两可的问题变得清晰等。
仅有的硬性要求是,要具备基本编程技能,要具备基本QA技能,要熟悉大模型的架构,要熟悉大模型的运转。
但2年后,Anthropic招聘中已经不见提示工程师踪影。
同时还推出了一款工具,它能够快速优化提示词,名为Prompt Improver 。
它可以自动撰写提示词,也能够对提示词进行优化,不但能助力开发者迅速从其他模型迁移到Claude,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级AI开发的效率。
巧合的是,谷歌在前些时候发布了提示词工程白皮书,目的是向非技术用户传授提示词的技巧 。
这意味着,技术厂商借助标准化工具,使提示词工程的门槛得以进一步降低,哪怕是完全不懂的新手,也能够依据上述这类工具或方案,解决基础的提示工程问题。
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当下企业们对提示词工程师的需求,也在普遍减少。
一份由微软委托进行的调查表明,提示词工程师已然成为企业最不想增加招聘数量的岗位之一,在企业不愿扩增岗位排名中处于倒数第二名,相比之下,大家更倾向于招聘AI训练师、AI数据专家以及AI安全专家等岗位。
人力资源公司Xpheno的招聘业务主管称,AI行业对提示词工程师的需求正慢慢趋于平稳,在全球范围内,过去三个季度几乎保持一致。
市场更需要懂提示词工程的复合型人才。
对基础模型更为了解的人才,对AI安全治理更为了解的人才,对数据更为了解的人才,对云计算更为了解的人才。从长远来看,纯提示词工程师的需求可能会逐渐减少。
但现阶段,市面上依旧有提示词工程师的招聘需求。
如今在猎聘上,依旧给提示词工程师开出高额薪资的企业,更多集中在垂直行业领域,这些企业或者是服务于垂直行业的技术提供商 。
他们招聘的提示词工程师,也需要更懂行业。
格灵深瞳在招聘时,清楚地表明这个岗位要求深入掌握政务业务知识。
总之在短期内,提示词工程师这一岗位不会完全消失。
但它还能存在多久?这可能要取决于AI的进化速度了。
未来,每个人都要懂提示工程
其实在提示工程师变得非常火爆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这一岗位存在着底层逻辑,那就是AI还不够聪明 。
当时大模型的智能水平存在局限,通常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的提示词,这样才能够给出用户期望得到的回答。
两年过去了,曾经最为强悍的GPT-4被OpenAI从GPT中下架,大模型的智能水平今非昔比,就算没有完美的提示词,模型也能够给出更好的回答。
与此同时,借助一些简单的交互设计,大模型能够更精准地理解用户的问题 。
比如模型会进一步追问,帮助用户细化需求。
又或者,它会自动针对用户的问题,进行提示词优化,比如结合上下文,比如增加细节等。
此外还有一个趋势不能被忽视,AI正朝着更具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用户与AI的交流日益增多,每个人都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库,AI也会愈发像私人助理。此时,AI对用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用化的提示词工程或许就不再实用了。
最后,AI也正逐步渗透进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里。以国内的DeepSeek热潮来说,与AI对话已不再稀罕,企业也开始接纳AI浪潮,展开新一轮智能化升级。
几乎能够预见到,在未来的时候,人们会使用AI,这会如同当下使用office那般平常。
那,还需要花大价钱招聘提示词工程师吗?
显然是更全面的打工人更有性价比啊(doge)。
参考链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