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于某些字的使用方式,已形成约定俗成的概念,谨慎看待其中的“禁忌”,这并非多余。
“嬲”是什么意思?近日有网友表示,她在天津“汝呓如意”奶茶店购买的饮品封口膜上,印着醒目的汉字“嬲”。包装特别标明这个字“多数用作脏词”,这让她感觉很不舒服。该奶茶店官方平台进行了致歉并回应,封口膜上的生僻字是随机生成的,目前印有该字样的封口膜已统一销毁,不再使用。
一些网友愤怒指责“被冒犯”“感觉被一杯奶茶骂了”,与此同时,也有网友认同该店科普生僻字的说法,该店有“焱”“恏”“奀”“曌”“饕”“夯”等字高频出现,包装上还有字意解释。
不过,生僻字里存在一些“不雅字”,这是客观事实。那么在科普生僻字的时候,怎样做才能避免出现问题,这依旧是一个严肃的课题。进一步来说,文字雅不雅该由谁来判定。而且,被冒犯与包容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这些也就成了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从字义方面讲,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依旧以“嬲”字为例,在不同地区,该字的读音存在差异,所表达的意思也并非完全一样。有时候,它表示“孬”的意思,有时候,它所指向的是生气、得意或者戏弄的意思。当然,就像有的网友说的那样,在某些地方,它就是一个明显的脏字。这种复杂的状况表明,哪怕是最具权威性的字典对某个字的含义作出了规定,然而因为语言文字内涵丰富、错综复杂,所以在使用时还得留意具体生僻字的实际意义。
有人提出关于字形的问题,觉得“嬲”这个字,无论从字形还是字音来看,都不是好字。这是一个值得理性探讨的话题。一方面,有些字的字形确实耐人寻味,一些字的读音也容易让人产生“不佳”的联想。然而,即便只是一个“嬲”字,字音相同的字有很多,难道这些字都不能公开使用吗?显然没必要这样。另一方面,使用某个字时,要对语境进行考量,还要考虑某种用法是否必要。
说到底,判定文字雅不雅,要依据法律法规,还要考量某个字的使用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影响。公众对某些字的使用方式,已形成约定俗成的概念,谨慎看待其中的“禁忌”并非多余。
“嬲”字事件,就像在平静的池塘投入一块石头,激起的水波能让人看到字义与字形的变迁之处,还能让人看到社会心理的幽微之处。一个字,在什么情况下会冒犯人,又在什么情况下能被包容呢?显然,要是说某些字在口头表达上“不羁”,那么有些字哪怕只是口头表达一下也会让人不适。被冒犯与包容的界限常常具备弹性以及模糊性,在使用某些字时,与其表现得满不在乎,不如更加小心谨慎一些。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文化,不雅的字确实客观存在,对此无需讳言 。然而这绝不是能在他人面前肆意而为的借口 。在笔者所处的南京 ,“一米多高”是许多本地人都心领神会的句式 。但鲜为人知的是 ,这个句式起源于不雅的说法 。只是在漫长岁月中 ,这种说法通过看不见“脏字”的形式实现了文字自净 。本质上,这句话不适合以正式的形式公开传播,不然就有可能出问题,当你觉得这句话已经没有任何冒犯之意的时候,仍然可能触及他人的“禁区”。
近年来,一些生僻字受到更多关注,这是一种语言现象,没什么可指责的。但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情况下,特意从字典里找某些生僻字,从人们口中找地方特色语言,没有必要,反倒显得故意卖弄、让人觉得高深莫测。生僻字之所以生僻,不就是因为它很少被使用,长期被“搁置”吗,我们又何必做这种多余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