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黄金市场呈现出一种现象,即“央行购金热情减弱,对冲基金等中小投资者在金价上涨时纷纷获利离场”。然而,随着美国重新挑起对等关税的贸易争端,以及美国“大而美”法案导致其债务规模持续快速膨胀,预计未来全球央行将继续增强黄金的购买力度,将其视为应对金融市场风险和推进“去美元化”进程的关键手段。
尽管全球各中央银行持续增加黄金储备,然而,其对黄金价格上涨的促进作用正逐渐降低。
7月4日,世界黄金协会公布了最新数据,指出在5月份,全球各国央行合计购买了20吨黄金。
7月7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揭示,截止至6月底,我国官方持有的黄金储备量达到了7390万盎司,这一数字相较于5月份,环比增长了7万盎司。
然而,全球金价并未受到影响,继续呈现下跌趋势。在7月8日凌晨,美国政府针对多个国家实施新的对等关税措施之前,伦敦市场的现货黄金价格已一度下滑至每盎司3300美元以下,与4月下旬的历史最高点相比,跌幅接近200美元。
4月份,全球央行购买黄金的量比3月份下降了12%,而5月份的购买量更是低于过去12个月的平均数27吨。这一现象让华尔街意识到,自二季度开始,全球央行购买黄金的势头有所减弱,这种趋势难以支持黄金价格的回升。这一变化引起了众多密切关注全球央行购买黄金动向的对冲基金,它们纷纷开始平仓获利。长期投资于COMEX黄金期货的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张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24日的一周内,以对冲基金为主导的资产管理公司所持有的COMEX黄金期货期权净多头寸与前一周相比减少了61.42万盎司,这一减少幅度为6月份以来的最高沽空规模。
7月8日,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全球黄金市场呈现出一种现象,即各国央行购买黄金的积极性有所减弱,与此同时,对冲基金等中小投资者在金价上涨时选择获利了结并退出市场。然而,面对美国重新启动的等效关税贸易战,以及美国“大而美”法案导致其债务规模持续迅猛增长,全球央行预计将进一步增强黄金的采购力度,这一举措旨在对冲金融市场风险,并作为推动“去美元化”进程的关键手段。
渣打银行提供的数据揭示,自今年起,黄金逐渐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去美元化”避险工具;以2025年为界,黄金与美元指数、标普500指数以及美国国债之间的关联度分别降至-0.59、-0.07和-0.51,这一现象说明,在美元资产价格走低的情况下,黄金价格往往呈现上升趋势。
张刚向记者透露,尽管近期全球央行购买黄金的力度有所降低,然而华尔街的大多数投资机构依旧坚信,今年全球央行购买黄金的总量仍有望超过1000吨。若下半年全球央行购买黄金的力度有所上升,这些投资机构将迅速跟进,参与全球央行的“淘金”活动,并试图从中获取金价上涨带来的收益。
渣打银行预测,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黄金价格有望攀升至3400美元每盎司,而对于未来一年的黄金价格,预计仍将维持在3500美元每盎司的水平。
对冲基金借机获利了结
在2022至2024年间,各年度全球央行收购黄金的数量均超过1000吨,这一比例占据了全球黄金总需求的四分之一左右,众多投资机构普遍认为,这是近年来金价稳步攀升的关键支撑因素。
这引发了众多资本的关注,它们密切注视着全球各大央行购买黄金的趋势,将其视为自己进行黄金交易并从中获利的核心依据。
自去年开始,众多华尔街对冲基金纷纷提升全球央行购买黄金的力度在投资估值模型中的比重。一旦全球央行增加购金力度,这些对冲基金便会提升黄金的价值评估,并同步增持黄金。张刚向记者透露,这一策略让众多对冲基金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通过持续跟随全球央行增加黄金持仓,他们在黄金投资领域的年化收益率已超过20%。
然而,近期两个月内,此类投资盈利策略遭遇了意外挫折——尽管全球各大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但自5月份以来,黄金价格却从每盎司3500美元逐步下滑,直至逼近3330美元/盎司的水平。
华尔街对冲基金对此感到颇为不快,他们原本预期中东地区冲突加剧等因素将促使全球央行增加黄金的购买量,从而维持全球央行购金对金价持续上涨的支撑作用。然而,张刚指出,实际情况是,从第二季度开始,全球央行的购金力度明显低于第一季度,这让华尔街开始认识到,近期全球央行在购金方面的行动难以有效推动金价回升。
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在一季度内,全球各国央行购买黄金的总量达到了244吨,然而在4月和5月这两个月,这一购买量分别骤降至12吨和20吨。
王昕杰向记者透露,在4月至5月期间,国际金价接连创下新高,甚至触及3500美元/盎司的高点,在此背景下,全球央行出于对购金成本的关注,适当降低黄金购买规模,这一做法实属合理。除此之外,全球各大央行在黄金市场上的购买力度有所下降,这一现象亦与它们外汇储备的扩张速度密切相关。例如,在4月至5月期间,美元指数的下跌趋势放缓,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增长幅度受限。在黄金配置比例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这些央行在黄金市场上的购买力度也随之减弱。
一季度,美元指数的跌幅高达约8%,这一变化使得各国央行持有的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规模显著扩大,进而促使它们在黄金配置上的力度相应提升,以保持黄金在整体资产配置中的比例稳定。
在全球央行在4至5月份购买黄金的力度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对冲基金普遍认为这一趋势难以推动金价回升,因此纷纷选择在金价较高时减少黄金持仓,以实现盈利并结束投资。与此同时,5月份美国与对方国家之间的关税贸易争端有所缓解,这导致市场避险情绪减弱,进而使得金价出现了“高处不胜寒”的态势。
王昕杰指出,目前金融市场对于国际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以及贸易争端,表现出一种“反应迟钝”的现象。风险事件发生时,避险情绪迅速上升,促使黄金价格在短期内上涨。然而,市场很快意识到这类风险事件变得频繁,难以再吸引大量避险资金涌入追捧黄金。随后,投资者开始选择在高点减持并获利了结,这进而使得近期金价在缺乏全球央行大力买入支撑的情况下,上涨动力不足。
全球央行强劲购金力度何时恢复
全球金融市场正密切关注,未来全球央行是否将重新增强对黄金的购买力度,这一动向已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世界黄金协会于6月17日公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报告指出,绝大多数被调查的央行,即95%,预计在全球范围内,未来12个月内各国央行将持续扩大其黄金储备规模;同时,大约有43%的央行打算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提升他们的黄金储备水平。
张刚指出,当前华尔街投资机构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一点,即在全球金价持续攀升的背景下,今年全球各国央行是否能够保持过去三年连续购买1000吨黄金的规模。
一方观点认为,鉴于美国重启对等关税贸易战以及债务规模持续迅猛增长,全球央行很可能会加速推进外汇储备的“去美元化”以及多元化布局,进而增强黄金的采购力度。这是因为,在现有的储备资产中,除了黄金,可供替代美元的投资品种寥寥无几。而另一方则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黄金价格的持续高位将抑制全球央行购买黄金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各国央行在考虑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时,必须权衡利弊,过高的黄金购买持仓成本可能会削弱其储备资产的收益能力。
目前,关于这一观点的看法略占优势。据他透露,自7月份以来,华尔街场外黄金看涨期权的交易量比之前增长了大约35%。这一现象表明,许多对冲基金已提前购入黄金看涨期权,期待全球央行重新增强对黄金的购买力度,从而在金价上涨中获益。
王昕杰向记者透露,近年来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保持稳定,然而黄金的比重却持续攀升,使得金价上涨幅度接近翻倍。若因美国贸易战和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引发的“去美元化”趋势使得各国央行大量抛售美元并转向购买黄金,那么黄金价格的上涨潜力或许会非常巨大。
在他看来,全球各大央行并未追逐黄金价格的上涨,然而,他们对于黄金的购买热情却为金价提供了一定的稳固作用。也就是说,一旦黄金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全球央行便会抓住时机,加大黄金的购买力度,从而使黄金价格能够在较高水平上迅速恢复稳定。
匠鑫学院院长许亚鑫指出,未来促使全球央行增强黄金购买力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对冲美国债务持续性的风险,二是应对美联储贬值预期的挑战——特别是美国高达36.9万亿美元的债务规模,引发了金融市场对美债可能难以维持的担忧;同时,美联储加快贬值步伐加剧了美元贬值的压力,这不仅扩大了黄金的上涨空间,还增强了其作为资产保值的特性。
他强调,尽管全球各大央行持续增强黄金储备,但3500美元每盎司的价格水平不会构成本次黄金牛市的高点,预计在下半年黄金价格还有望攀升至新的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