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首个康复医学院士专家工作站
5月15日清晨,烟台海港医院迎来了建院70周年的重要时刻,同时举行了励建安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揭牌仪式。这一工作站标志着烟台市康复医学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也是该市首个此类性质的专家工作站。烟台市芝罘区的有关领导,美国医学科学院的国际院士励建安,通用环球医疗集团的董事会副主席兼总经理彭佳虹,以及山东港口烟台港的总经理姜开等一行人,均莅临了庆典仪式。他们对海港医院成立七十周年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设立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在致辞中,姜开表达了对烟台海港医院的期望,他希望该医院能在烟台市政府、通用环球集团以及山东港口烟台港的坚定领导下,持续深化内部建设,增强内在活力,进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他强调,医院应承担起国有医院的责任与使命烟台港务局医院,更有效地服务于港口员工和烟台市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借势发力 全力打造区域康复医学诊疗中心
励建安,身为美国医学科学院的国际院士,同时担任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并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担任康复医学中心的负责人。自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立以来,励建安院士领衔的团队将定期入驻烟台海港医院,进行专业指导。他们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康复亚专科工作体系,并设立科室长期质量管理机制。此外,他们还将推广临床康复的一体化工作模式,旨在为烟台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康复医疗服务。
海港医院计划借助院士及其团队的影响力,在人才培育、技术进步、科研协作、管理方法等多个领域全面提高学科水平,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医院将致力于康复医学的差异化发展,旨在将康复医学科建设成为区域内领先的诊疗中心。此举不仅将成为海港医院学科发展的新动力,也将为烟台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项目。
改革引领 医院综合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烟台海港医院,作为该市区规模最大的二级甲等医院,自1950年5月仅拥有三间诊室起步,历经数十年,从最初由几个学科和不足百人的内部职工医院,发展至今已成为学科体系完善、专科特色鲜明的医疗团队。在这70年的发展历程中,医院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医院目前已设有三十个临床科室,六个医技科室,以及两个临床辅助科室。医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计三百多项烟台港务局医院,其中众多技术已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多项成果在烟台市尚属首次;此外,十余项技术还荣获了国家专利。医院曾成功承办了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分会、癌症早诊早治中国行-山东站、山东省癌症防治与健康促进高峰论坛等多项高规格学术研讨会,累计举办数百场。
2018年9月14日,烟台港携手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旗下的环球医疗,签署协议共同创建烟台海港医院。这家医院在全国2000多家企业医院中率先进行改革,成为改革典范。此举赢得了国务院国资委以及烟台市政府的高度评价与认可。2019年4月13日,烟台海港医院迎来了新生,这家经过改革的医院依旧维持着国有公立医院的身份。它不仅继承了国有资本在资源、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优势,还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公立医院。
自一年多前起,烟台海港年医院致力于学科发展,推进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以及临床康复一体化项目的建设,专科领域建设迈上了新的高度。在此过程中,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康复中心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医疗服务和软硬件设施得到了显著提升,品牌建设亦持续深入,医院成功通过了二甲医院的复审,标准化建设水平也在持续提高,医院的综合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座建筑面积达60000平米的新医疗综合楼项目已正式动工,目标是在三年内实现项目的全面竣工,届时医院的总面积将扩大至100000平米;在学科建设层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以及临床康复一体化项目正持续升级和加速发展,在励建安院士工作站的专业指导下,充分利用“国家队”的强大优势,塑造区域特色和优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医院计划每年投入上千万资金推进“互联网医院”的建设,预计在未来3年内,医院将建立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化诊疗模式。目前,医院已开展网上问诊服务。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烟台海港医院借助互联网这一桥梁,将医疗服务送至千家万户。
供稿|文化部 海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