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论语】
作者:成彦 周扬(分别系民政职业大学副教授、讲师)
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家政服务业正逐步完成从传统“保姆型”向专业型服务的过渡。这一演变不仅体现了民众对生活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揭示了家政服务业正朝着更加精细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关数据揭示,预计到2026年,我国家政服务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3万亿人民币。这一行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市场的巨大潜力。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为例,家政服务市场中的老年护理、儿童照护、家庭教育指导、健康管理、生活规划以及管家服务等新型家政服务正逐步深入千家万户。市场需求极为旺盛,服务费用也呈现出持续稳定上升的趋势。家政服务领域的相关研究资料表明,针对高端市场的个性化服务,例如专业的整理收纳、儿童看护以及家庭健康维护等,其收费标准可超过每小时300元,相较于常规服务项目,其溢价幅度超过了两倍,同时,这类服务的订单数量每年以45%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市场需求的持续提升使得社会对家政服务人员的能力有了更高期待,他们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生活服务技能,还需精通专业化的知识体系与操作技巧,以便更精确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以月嫂为例,她们需要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产妇恢复以及科学育儿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在老年照护领域,针对失能老人的服务内容更是细致到涵盖32项专业的辅助技能。同时,《关于提升家政服务职业化水平的建议》等相关政策的发布,推动了家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技能级别)认证系统的持续优化,而且各地政府也陆续推出了针对员工制家政企业的社保补贴等激励措施,这些举措共同为家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成长之路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5年,我国家政服务领域持证人员数量预计将实现超过120%的增长,其中90后从业者的比例也明显增加,同时,众多拥有更高专业素养的家政服务人员不断加入,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动力。
此外,目前的家政服务模式正持续进行创新与进步,同时,家政服务的提供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今年四月,商务部联合其他九个部门出台了《关于推动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激励家政服务公司深化专业保洁、收纳整理、家具家电清洁、室内空气净化、消毒杀菌、营养咨询等新型服务范畴的拓展,同时促进与装修、家居等行业的跨界融合,从而进一步拓宽产品和服务种类,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在个性化、高品质、多样化方面的需求。某些地区正积极采纳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成功推动了家政服务行业的平台化运作;而另一些地区则借助信息系统,对城市家庭的服务需求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并根据用户的画像、过往服务记录以及地理位置等数据,自动执行服务的匹配和人员的调配。这一系列更加高效且个性化的服务模式,正在重新塑造现代家政服务行业的全新面貌。
在此背景下,家政服务业已成为稳定就业和推动转型的关键力量。据相关数据揭示,到2025年,我国家政服务业将助力超过3000万人就业,其中制造业转型升级释放的劳动力占比达到24%,有力地缓解了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行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就业压力,为城市居民再就业搭建了一道坚实的缓冲屏障。除此之外,智能清洁设备的使用普及、线上预约及服务管理的数字化进程,以及AI技术辅助下的个性化照护服务方案,这些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促使众多新兴岗位需求应运而生。家政服务领域正逐渐演变为一个汇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聚宝盆”,它不仅开辟了新的职业道路,而且持续不断地提供大量稳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在有力地推动就业市场的结构优化和人才价值的实现。
我们还需认识到,尽管家政服务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依然遭遇了多方面的挑战:诸如,基础服务供大于求,而高端服务却供不应求,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存在严重失衡;一些行业规范尚不健全,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这些都限制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升级能力较弱,难以满足新兴业态的发展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家政服务业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朝着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前进。需强化产业与教育的结合、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设立实践训练基地,培育出一批满足家政服务行业高端需求的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建立分级的培训与认证机制,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同时实施职业能力的分级认证,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水平。积极推动员工制的转变,完善职业保障措施,增强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在政策层面,我们致力于促进家政服务与养老、托育、健康以及社区服务等领域的深度结合,打造一个服务相互支持的新架构。我们鼓励“家政与养老”的有机结合,并支持家政服务公司同社区养老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它们可以依法参与承接政府购买的家庭养老上门服务项目。
总体而言,需秉持市场主导、政府指导的理念,完善家政服务行业的扶持措施,改善行业发展氛围,增加高品质家政服务的供应,促进家政服务行业品质提升和规模扩大,助力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以更好地迎合民众对高品质生活服务的追求。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7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