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拟推儿童育儿支援金制度,被指类似‘单身税’引争议?

admin

01

人口危机最严峻的国家,出手了。

日本政府计划从2026年4月开始推行“儿童与育儿支援金”政策,届时将对所有民众征收年度税费,金额介于2400日元至12000日元之间,约合人民币120元至600元,所收税费将专用于资助育儿家庭。

单身税后果是什么__单身税收多少

在日本,该政策被民众戏称为“单身税”,但日本官方对此进行了坚决否认,强调该税是对全体民众征收,并不仅仅针对单身者。

就此而言,与其说是“单身税”,不如说是“全民生育税”。

然而,该税费与医疗保险紧密相连,收入水平越高,所需缴纳的税费也就越多;无论是本国居民还是外籍人士,只要参与医疗保险,便无法规避这一税费。

不论是否拥有子女,所有人都需缴纳费用,然而,最终的受益者却仅仅是育儿家庭,这种情况与所谓的“单身税”或“丁克税”、“无孩税”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尽管并非源自传统意义上的“单身税”,然而关于“单身税”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历史上此类“国家级逼婚”现象屡见不鲜。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对那些超过法定结婚年龄仍保持单身状态的男性,政府实施了征收“单身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那些年满30岁仍未成婚的男性,甚至可能面临选举权的丧失。

[id_1778030091]

苏联一度实施了一项针对未婚、单身及子女较少的公民征收的特别税费,该政策后来转向对已婚却无子女的家庭征税,被称作“无子女税”。这一税收措施直至1992年方被正式废除。

近期,韩国对于实施“单身税”的议题频繁被热议,一项调研结果显示,有高达21%的人表示支持,特别是5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赞成率最高,达到了26%。

王尔德曾言,理应向那些富有的单身者征收高额税费,因为让这些人相较于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实乃一种不公。

这是作家的讽刺之语,但未必不是未来大多数地方的政策共识。

02

刺激生育,日本为何急了?

日本,这个面临“少子化”与“老龄化”双重压力的国家,其总人口已连续十四年呈现下降趋势,去年的新生婴儿数量更是跌破了七十万大关,创下了新的历史低点。

单身税后果是什么_单身税收多少_

在过去的十年多时间里,日本的总人口数量经历了持续减少的过程,从1.28亿下降至1.238亿。

若除去外籍人士,日本国内总人口已降至1.2亿,且在去年一年内减少了大约90万人。

针对这一情况,日本政府发布了“国家面临危机”的警报,而马斯克也提出了“日本即将消失”的警告。

日本生育率位居全球最低,老龄化程度高居世界第一,单身人口比例也是全球之最……这些描述都指向了日本。

我们所熟悉的超单身社会、低欲望社会、躺平主义都发轫于此。

“三不主义”——即不步入婚姻殿堂、不孕育后代、不购置房产——正是在此地孕育而生。

近年来,日本国内的婚姻登记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低点,与此同时,独居家庭的占比也攀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在2023年,日本的结婚登记数量未能达到五十万对,这一数字创下了自1945年以来的最低记录,媒体将其称为“结婚冰河期”。

与此同时,日本家庭中独居者的比例高达38%,这一现象已成为最为常见的家庭结构。特别是在首都东京,有52%的家庭仅由单一个人组成。

预测研究显示,到2035年,日本15岁及以上的人口中,单身者将占据半壁江山。届时,大约三分之一的男性、五分之一的女性或许将终身未婚。

单身税后果是什么_单身税收多少_

“日本消失”之说的盛行,就是这一现象的集中体现:

若不涉足爱情,何来婚姻之谈?若不步入婚姻殿堂,又怎谈及生育后代?若不生育子女,人口数量又怎能得以维持?

03

连续发钱30年,日本为何挽救不了生育?

自1994年经济泡沫破裂的初期阶段,日本便察觉到人口危机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循环影响,于是着手大规模推动生育增长。

自三十多年前起,日本在相关领域的预算资金投入累计已超过六十六万亿日元,相当于约三万亿人民币;目前,每年的投入量大约为三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一千五百亿。

现今的日本被誉为“生育友好型国家”,从孕育生命到子女入学,各种补贴接连不断。

生育子女,可领取50万日元的生育津贴;对于0至3岁的婴幼儿,每年可获得12至18万日元的育儿补助。

_单身税后果是什么_单身税收多少

从幼儿园到初高中,基本享受免费教育,就连私立学校也有补贴。

对于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其子女若就读公立大学,将享有学费全免的优惠政策,这一福利甚至涵盖了学费昂贵的医学类专业。

除了补贴之外,日本的生育政策并未设定任何限制,个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生育以及生育多少孩子;且在经历了“失去的30年”的洗礼后,房价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峰。

即使如此,日本低生育形势,仍然没有任何实质性扭转。

这背后的症结,社会早已有了共识:

激发生育意愿远比遏制生育行为更具挑战性,生育现象本身带有显著的世代传承特性,相关政策虽能部分抵消生育率的下降趋势,但难以实现根本性的扭转。

生育率下降这一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既有文化观念的进步带来的影响,也有家庭结构逐渐原子化的原因,同时,生育、抚养以及教育的高昂成本所带来的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对日本而言,经济繁荣、社会福利完善、思想观念先进以及个人主义思潮广泛流行,这些现象只是普遍存在于众多地区的外部条件。

长达三十年的停滞、增长前景的消失、社会阶层的僵化、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以及中产阶级的下滑,这些都如同一种更为隐蔽的“避孕药”。

这表明,仅仅依靠财政补贴或是类似“单身税”这样的惩罚措施,并不能解决问题,要想有效刺激生育,需要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

然而,无论何事,付诸行动总胜于坐视不管,尽早着手总比拖延更有益,感受挑战总比缺乏动力更佳,用时间来换取空间,这无疑是务实的选择。

人口数量下降并非严重难题,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其根本原因在于“超单身现象”与“低欲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