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屈晨晨 烟台报道
一头小海参,澎湃大能量。
借助海参作为桥梁,通过展会作为窗口,与世界进行关于海参的交流互动。7月4日,一个以海参为主题的行业活动——2025海参产业(烟台)博览会以及海洋食品展览,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
这里汇聚了“全球的刺参”,这里堪称“刺参的天地”。本次参展会以“流通协作助互利,行业联合谋进步”为宗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万二千四百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刺参完整产业链的杰出成果集中呈现——包括育苗培育、深度制作、开拓研究以及环球营销,为刺参从业者提供了“审视行业、推介新品、链接多元渠道”的卓越舞台。
长岛展示区
小海参撬动大产业:这片“蓝海”澎湃千亿浪潮!
这是一次汇聚全球产业链上下游的盛会,旨在呈现世界知名海参品牌,规格十分高。
进入陈列室,上千种各式各样的海参商品和海产商品,引起了众多采购人员和居民的关注,让他们停留不前。这次展览围绕“全球态势+产地特色+领先品牌+完整生产链”四个方面,细致划分了国际海水产品展示区、国内海水产品展示区、地方特色品牌展示区、顶级养生品展示区、海洋食品展示区、技术与配套服务展示区这七个展示区域,着重呈现全国各个海参主要产地的长处与进步,努力提升地区、公司及商品的知名度,促进行业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市民选购海参
初次亮相,我们推出了上乘的野生海参,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欣赏烟台海参的优良,共同推动行业兴盛,四十里湾海参的陈杰这样表示。
我们集合了长岛十三家杰出的公司,展示了三文鱼、扇贝、海带、野生海参等特色商品。长岛海洋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科科长赵凯多次带领团队参展,他说明,凭借国际零碳岛和上乘的海域资源,长岛正着力创建“蓝色粮仓”示范,确立品质典范。如今,长岛野生海参的年产量已经超过500吨,将来将全力推进现代化海洋养殖场的建设。
会议现场
这个平台旨在促进海参行业发展,同时助力其他公司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拓展。
中国是全球海参产业的关键区域,全产业链的年产值已经超过一千亿元大关。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是主要的产地之一,其出产的“烟台海参”享有盛誉,产品销售网络覆盖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为了不断发掘这一领域的市场潜力,同期举行的海参产业升级发展论坛邀请了业内最优秀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会议期间,众多特约的海参行业专家就全球海参产业动向、国内海参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餐饮领域海参消费走向、网络环境下海参营销模式构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前瞻性的探讨,旨在为产业提供精准的指导,为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前,海参行业正面临重大转型,需要在多个环节进行创新和提升,包括改良繁殖技术烟台电视台卖海参,改善养殖环境,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市场标识,以及拓展销售渠道。
展会现场
参展商现场直播
烟台底气:海参产业发展基因超“硬核”
二零二零年,烟台获得“世界海参产业博览会永久会址”的称号。五年时间过去,烟台参博会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专业性最出色的海参交易活动,对于促进海参产业进步、加强国际间的互动协作、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盛会最终定址烟台,它的坚实基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市民选购海参
天赋异禀:地处神奇的北纬37°优质海域,烟台的海水、洋流、藻类资源高度契合,为海参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生长条件。在开阔水域里,经过3至5年自然生长的海参,汇聚了更为丰富的营养积淀。
烟台在源头创新上占据领先地位,已成功培育出五个国审新品种,其中包括刺参“安源2号”和“崆峒岛1号”,这为其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核心支撑,使其在种苗培育领域确立了权威地位,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海参苗种之乡”。
发展模式创新:国内首个海洋性质的经济区域——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园区在此设立;拥有国家层面认证的海洋牧场共22个,位居全国地级城市之首。生态养殖方式不仅改善了海域环境,还为优质海参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企业根基扎实烟台电视台卖海参,借助产地资源,烟台实现了海参从初加工到市场终端的完整覆盖。到2024年岁末,已成功塑造近一百个公司及产品品牌形象,其中包括五个地方特色集体商标,四个地理性质量证明标识,以及六个省级优质产品称号。定期举办的行业展会和全国性宣传活动,使得“烟台海参”这一著名商品声誉更加卓著。
该平台实力雄厚:它是烟台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区域名片,“烟台海参”通过参博会这一国际性舞台,成功将产业规模与海参传统推向世界。该地,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海参繁育基地,也是核心加工与交易枢纽,更是海参习俗与海洋历史的深远发源地。
展会现场
拥有优越的自然与地理条件,烟台成功描绘出一条从本土走向国际、从传统迈向现代化的产业升级之路,同时通过展会平台,向全球展示了一座开放接纳、环境和谐、经济兴旺的城市形象。这座以海洋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海参之都”,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链与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正稳步发展成为全球海参产业的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