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新车掉头撞车致纠纷,4S店起诉丁女士索赔,法院已立案

admin

最近,丁女士向红星新闻记者表达了她的经历,今年7月17日,她在4S店试开新车。当车辆在进行转弯操作时,撞上了路边停着的另一辆车。交管部门经过调查,认定丁女士承担了这次事故的全部责任。因此,4S店对丁女士提起了诉讼,要求她赔偿车辆修理产生的10640元费用,并且还要支付她在车辆维修期间租用其他车辆的花销6359元。

驾驶最新车辆遭遇意外,责任归属问题引起双方分歧。4S店针对丁女士提起诉讼,法院已正式受理。最近该店销售人员声称,已聘请法律专业人士与丁女士进行联络,对于其他情况拒绝详细说明。丁女士透露,目前案件已被法院接纳,司法人员已经与她进行过交流。

【事件缘由】

试驾者开车掉头剐蹭了路边车辆

被4S店起诉要求承担事故损失

丁女士表示,7月17日傍晚7点左右,她在郑州市中原区大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星途汽车4S店内,驾驶了一辆奇瑞星途瑶光汽车进行试驾,在行驶至一个十字路口附近时,副驾驶上的试驾员建议她进行掉头操作,但当时路边停放着其他车辆,她的掉头尝试未能成功,结果导致车辆与路边的车辆发生了刮擦。

交警部门下发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表明,此次涉及的财产损失事件中,由“丁女士操控的交通工具因疏忽大意导致,她承担了全部事故后果。

女子试驾时发生交通事故,被4S店起诉索赔,她该担责吗?律师分析_女子试驾时发生交通事故,被4S店起诉索赔,她该担责吗?律师分析_

事故现场

丁女士承认,驾驶技术欠佳,对车辆不熟悉,当时考虑转弯时还犹豫害怕转不过去,试驾人员表示无需担心。4S店当晚要求她支付五千元到一万元,解释称如果决定购买车辆,这笔钱算是定金,若不买,则按事故车辆的损耗计算费用。店内人员还说明,如果通过保险处理,次年保险费用会提高百分之十。丁女士最终缴纳了两千元,才被允许离开。

接着,汽车销售公司对丁女士提起了诉讼。诉讼文件表明,丁女士体验过的星途瑶光CDM车型,在体验协议上清楚写着,如果在体验期间,驾驶者出现失误导致任何人身伤害、车辆损坏等经济上的损失,这些责任都由丁女士来承担。车辆定损后,维修费用合计10640元,修理时间从7月18日持续到8月9日,共计22天,期间因车辆无法正常运营,产生月租金6359元的损失,4S店请求法院判令丁女士承担该笔费用,并要求她支付全部诉讼开支。

店家方面的人员表示,已经联络了法律专业人士与丁女士进行商谈,关于其他细节他们不愿意详细说明。丁女士透露,法院已经立案审理此案,并且法官已经与她沟通过了相关情况。

女子试驾时发生交通事故,被4S店起诉索赔,她该担责吗?律师分析__女子试驾时发生交通事故,被4S店起诉索赔,她该担责吗?律师分析

交通事故认定书

【过往案例】

汽车销售未及时帮助提醒试驾者

曾被判承担30%的责任

有位资深的某品牌汽车销售从业者向红星新闻记者透露,通常情况下,试驾过程中发生意外,需要依据签订的试驾合同,由驾驶员来负责赔偿损失。试驾车里面一般装有监控设备,如果发现试驾人员确实存在诱导驾驶者的行为,汽车经销店也必须承担对应的责任。

去年七月,云南省政府网站公布过一则试驾事故信息,这起事件中,试驾者因驾驶技术欠缺,致使车辆发生意外,他自己以及副驾驶座上的汽车销售公司职员杨某,都受到了轻重不一的伤害。交警部门经过调查,确定这次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试驾者在驾驶车辆时,没有依照操作规范安全行驶,因此,试驾者需要承担这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造成的各项损失,总计达到了三十万元以上。

审理结束后,法院指出,汽车销售方与试驾方之间实际上构成了机动车试乘试驾的法律联系,汽车销售方必须提供安全可靠的试驾车辆和场地路线,既要让试驾方能够感受车辆的性能,也要确保消费者在试驾体验中的安全。试乘试驾期间,汽车销售坐在副驾驶位置,注意到试驾者没有依照规定驾驶,但他没有立刻提醒或阻止试驾者的动作,因此他对这起事故的发生也承担一定的责任。

依据行为不当的轻重,审判机构裁定体验驾车者担负百分之七十的义务,汽车贩卖方担负百分之三十的义务。

女子试驾时发生交通事故,被4S店起诉索赔,她该担责吗?律师分析__女子试驾时发生交通事故,被4S店起诉索赔,她该担责吗?律师分析

试驾 图据图虫创意

【律师说法】

试驾人和4S店的责任划分

需综合考虑双方过错程度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的付建主任指出,依照相关法规和过往判例,汽车销售服务机构在提供试乘体验时,须承担提醒安全及引导驾驶的责任。依据最高法院有关审理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说明,车辆体验期间若发生意外导致体验者受伤,提供体验服务方须承担相应补偿,体验者若存在过失,可相应减少赔偿。所以,体验者与汽车销售商的责任分担须全面评估双方过失大小,体验者或许无需承担所有损失。

付建还提及,试驾协议里涉及“试驾试乘时若因操作失误或违规行为导致公司及他人遭受任何损失,均由当事人独自负责”的部分,通常属于固定条款。依据《民法典》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要求,倘若汽车销售商未以恰当方法告知体验驾驶者相关条款内容,或者该条款本身缺乏合理性,便可能构成免除或降低汽车销售商的义务、增加体验驾驶者的责任情形,那么此类条款或许不具备法律效力。

河南博云天律师事务所律师雷梦莹表示,试驾车出现损坏后责任划分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关键在于事故成因,若是在公共道路上遭遇交通事故,并且交警部门已经出具了责任判定文书,那么需要核实事故发生与试驾车本身状况、性能以及试驾人员从副驾驶位置提供试驾路线建议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例如当前案例中事故系驾驶者未能留意周围环境所致,那么就应该由驾驶员依照责任认定结果承担相应补偿。判断试驾合同条款是否有效,需要考察合同条款是否完全排除汽车销售商的义务,显著增加试驾者的责任,例如规定试驾者操作失误是承担责任的前提,这类条款通常被视为有效。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编辑 包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