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持续上扬,权益类基金价值不断攀升,过去一年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显著。根据wind数据,到9月5日为止的一年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的算术平均回报率超过47%,有238只基金回报率超过100%,其中7只基金回报率超过200%。
仔细观察当前轮次的牛市基金名单,可以发现,在2019年至2021年的上一轮牛市期间备受瞩目的顶尖基金经理及其所掌管的典型基金产品,如今已大多不再出现。在结构性行情不断出现的市场中,他们负责的基金在过去一年里的收益情况差异显著,那些投资于医药等景气度高的行业的基金表现相对出色,然而多数基金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部分基金经理执掌的基金最低收益率甚至低于百分之十。
多数“顶流”无缘收益榜前排
根据最近一个季度的市场数据统计,上一波市场高峰期表现最出色的投资专家及其负责的旗舰基金产品,在本轮市场上涨中基本没有出现在当前的优秀基金名单里,而且不少基金的表现让投资者感到非常意外。
在先前那波牛市期间,张坤(易方达基金)作为业内首个管理主动权益资产达千亿级别的基金经理,刘彦春(景顺长城基金)被誉为最受散户青睐的主动管理人士,还有广发基金的刘格菘、富国基金的朱少醒、睿远基金的傅鹏博、兴证全球基金的谢治宇、银华基金的焦巍等众多知名基金经理,他们所执掌的基金在过去一年里的收益多数未能超越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整体回报水平。
根据Wind信息统计,众多基金经理独立执掌或参与合管的主动型基金一共达27只,在距离9月5日最近的一年间,仅10只产品的回报超越了主动型基金的平均算术收益。其中,傅鹏博、谢治宇、刘格菘负责的个别基金收益超过百分之六十。
银华富裕主题A的表现最为滞后,由焦巍负责,过去一年的回报率低于十分之一。张坤执掌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其收益达到约二十八个百分点。刘格菘独立掌舵的两只基金,广发双擎升级A和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其收益大约为四十一个百分点,略逊于整体行业水准。而刘格菘另外一手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其回报则为五十二个百分点,稍显超越。
从整体情况分析,这27只基金里,去掉一个2024年新成立的基金,还有谢治宇负责的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产品,其余25只基金的最新价值峰值,依然全都出现在2021年,具体表现为:虽然上证指数已经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但这25只基金仍未超过之前牛市期间所创造的价值最高纪录。换句话说,倘若购买者是在前一个牛市周期购入这些基金产品,那么到现在或许依然承受损失。
熊市期间的重大损失尚可解释为市场处于不利状况,但本轮牛市中表现远逊于同类平均水平,就必须探究其深层缘由了。
多因素致顶流优秀业绩难再续
顶尖的投资管理人为何在本轮市场表现中多数落后?根据行业分析,管理资产规模过大、投资策略与当前市场特征不匹配、基金公司过度宣传明星基金经理等,是导致这些知名投资专家表现不佳的关键原因。
首先被提及的因素是管理规模过大导致的调仓困难。这些基金经理在上一轮牛市期间,凭借相当不错的投资回报,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例如易方达基金张坤负责的基金,其资产规模从2020年开端的约300亿元,增长到了年终的1255亿元;刘格菘执掌的广发双擎升级等三只基金,在2019年取得了权益类基金收益的前三名,他负责的基金资产规模也从年初的不足百亿元,增加到了超过800亿元。
管理团队面临短期资金量急剧增长的局面,同时规模过大的状况也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因为各位基金经理首次负责如此庞大的资产。一方面,调整持仓变得复杂,同时调仓的机动性也减弱:庞大的基金持有众多股票,每只股票的比重很小,这既对研究分析能力构成重大考验,又因为调仓需要买卖大量股票,容易导致买入价格上升或卖出价格下降。另一方面,收益出现“趋同化”现象:为了吸引更多投资,基金或许不得不配置大盘股等回报率偏低的标的,从而压缩整体盈利水平。
调仓的难度属于客观层面的挑战,而是否决定调整则更多取决于个人判断,这关乎投资理念以及专业能力的范围。张坤的声名主要建立在对消费板块尤其是白酒企业的投资上,通过审视他执掌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能够看到他长期持有的核心资产都是知名度极高的高市值公司,其中白酒类股票通常占据相当大的比重。2020年申万白酒板块全年总市值加权增长超过110%,不过最近一年白酒板块仅上涨了12%左右。从风格角度看,代表小盘股的国证2000指数近一年涨幅超过65%,明显强于大盘股的表现。市场风格与投资策略的不匹配,确实是部分基金经理表现不佳的一个关键因素。面对市场周期性转换的现象,如何协调持有理念、操作水平以及当前市场特点的演变,可能是基金管理者们更应关注的关键点。
中欧基金葛兰这次表现更佳,因为其管理的约80亿元中欧医疗创新基金,收益率显著高于规模超300亿元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后者近一年收益率约为49%的原因之一是前者重点投资了港股创新药,这是近一年中波动性最大的领域之一,而后者仅限于投资A股。整体来看,中欧医疗创新最近四个季度资产规模变化不大。
而且,在上一波行情高涨时,那些备受瞩目的投资专家广受青睐,相关机构与销售平台也抓住时机加大宣传推出新项目,大量资金在价格较高时注入市场,由此引发的热门投资方向的回报率与价值双双下滑,不仅损害了投资组合的表现,更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和情感。当前,由于《促进公募基金发展行动纲领》的出台,费用调整、成本控制及效率提升已成为行业趋势,同时监管机构强调公募机构应减少对知名基金经理的过度依赖,这使得业内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打造明星基金经理来扩张规模的模式难以持续,维护基金持有人的权益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熊英英 红星新闻记者 李伟铭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