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hatGPT到DeepSeek,AIGC浪潮下大厂与小公司的博弈?

admin

在当前的AIGC发展进程中,以GPT和DeepSeek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正逐渐成为技术革新的领跑者,而那些在以往网络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型企业,并未在这波浪潮中展现出同样的领先优势。

大型企业并非停滞不前,百度在GPT-3.5发布四个月后迅速推出了文心一言,字节跳动研发的豆包曾是国内活跃用户最多的消费者级大模型产品;然而,在组织灵活性和费用管理方面,小型公司确实比大型企业更具优势。

当前,ChatBot这类产品的市场前景尚不明了,那些原先主要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投入资源的大企业,在决定资源分配时会更加小心,因为像豆包、腾讯云宝这样的产品,无法像手游、短视频那样吸引并留住用户。

在面向消费者的AI领域,目前尚未出现所谓的现象级应用产品。这是李彦宏在今年二月份公开表达的观点。

不过DeepSeek实现开源并且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之后,通用型语言模型大概能够开辟出不同于以往的商业模式,这也促使各大公司开始重新评估人工智能面向消费者的商业价值。

腾讯公司内部认定DeepSeek将成为人工智能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节点;猎豹移动的董事长傅盛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谈到,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热潮中,众多大型企业纷纷投入其中。

“大公司无论如何都得有,如果没有就不是大公司。”傅盛说。

现在,关键要看那些领先企业里,谁能在技术和产品上做得更出色,谁又能开创出全新的经营方式,在面向消费者的AI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一、大厂“后发制人”

2022年岁末,由GPT所触发的智能机器人大规模涌现现象,促使我国迅速陷入“百模争鸣”的局面,然而部分领先企业在此期间却展现出从容不迫的态度。

字节跳动公司研发的云雀人工智能模型于二零二三年八月完成了工业和信息化的官方登记,不过其推出的AI交互软件豆包,却是在二零二四年五月,于火山引擎举办的动力峰会上面才进行了正式的推出。

听说字节跳动内部曾经觉得,人工智能聊天软件的潜力有限,短时间无法成为像抖音那样的“超级应用”,而且类似GPT的盈利方式在中国市场很可能行不通。

豆包公开宣布之后,腾讯推出了运用混元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助手软件“腾讯元宝”,然而它发布至今超过半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任何宣传推广活动,腾讯因此被视为众多大型企业中,在人工智能面向消费者战略部署上进展最为迟缓的一家公司。

马化腾在2023年腾讯年会上谈及AI大模型的战略步调,强调基础算法、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必须稳固加强,同时特别指出应用场景的推广至关重要。

DeepSeek的发起人梁文锋在说明为何决定共享资源时,也说过相近的看法:技术体系的稳固发展更为关键。

当然,AI大模型时代,大厂更擅长“后发制人”。

字节跳动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虽然它比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晚了超过一年才推出,但豆包凭借出色的产品性能和广泛的付费宣传,迅速成长为日活跃用户达千万级别的语言模型应用。

根据AppGrowing资料统计,2025年1月1日到3月13日,豆包的购买广告费用大约为九千万,仅次于元宝的七亿一千万和Kimi的一亿五千万。此外,2024年下半年,豆包在那段时间的广告投入也超过了四亿元。

另据QuestMobile数据,到今年2月,豆包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已达1.01亿,仅在DeepSeek之下;到今年3月,豆包的日度活跃用户数已突破2900万,较去年同期增长91%,在日活增速方面仅次于腾讯元宝,后者日活用户规模扩大了33倍。

去年下半年起,抖音、B站平台便频繁出现豆包投放的广告及Banner广告位,这属于字节跳动惯用的“投入即见效”策略,其字节集团旗下产品的流量体系也为这一做法提供了强大支持。

防守方和进攻方哪个劣势_进攻好防守好哪个更重要_

不过,今年2月份起,最擅长采购算力的AI巨构,将要转变为腾讯元宝了。

DeepSeek-R1推出后没多长时间,腾讯元宝就宣布全面接入,凭借其更短时间完成更大规模的用户获取推广,加上微信提供的“九宫格”流量入口,这使得腾讯元宝整个2月份新增用户数将近600万,单日下载量曾达到50万以上,一度跃居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榜首位。

先前因AI战略步伐较缓而受批评的腾讯,自从元宝与DeepSeek对接后便出现了新动向。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负责人汤道生曾在公开场合提及,一旦察觉到显著发展契机,公司将立刻增加资源投入,通过团队协作能够展现出极高的响应速度。

腾讯元宝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取得的显著增长,充分展现了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坚定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元宝团队现已并入CSIG部门,而浏览器、输入法等业务也统一划归CSIG旗下;腾讯方面对此表示,这样的整合将有助于深度模型探索和面向消费者产品开发更加集中精力。

力出一孔,腾讯也将全力迎战AI to C。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的发布日期,要早过腾讯和字节跳动将近一年的时间,不过,在DeepSeek-R1问世之前,这款产品同样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

ChatBot的运营模式存在不足之处,通义千问属于最新推出的产品,同时还要顾及根本性模型探索工作,好比混元大模型之于元宝;阿里巴巴期望调整发展思路,针对一个认知广泛并且具备人工智能根基的成熟产品实施深度优化。

夸克承担了阿里AI to C的重任。

今年三月,阿里巴巴公司正式宣布将夸克提升为集团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应用,同时推出了名为“AI超级框”的新特性,该特性将用户经常使用的多种功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整合,其中包括智能搜索、智能撰写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制作演示文稿等。

夸克致力于在人工智能时代打造领先体验的综合性平台。其CEO吴嘉表示。

吴嘉此番言论的依据,部分源于夸克先前已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根据七麦提供的信息,夸克在2024年累计的安装次数已突破3.7亿次,同时其每月活跃的用户数量也达到了2亿之众。

有用户基数在,夸克确实有“后发制人”的可能性。

大型企业的资源优势与战略布局的驱动力,是它们相对于初创企业的重要优势,同时也是这些企业在大型模型技术发展中能够后来居上的基础,不过,大型企业在面向消费者的AI领域也必须直面同样的核心问题:如何实现商业价值。

二、AI to C的“灵魂拷问”:商业化

GPT-3.5推出后没多长时间,OpenAI就推出了会员付费订阅计划,会员费用不断上涨:OpenAI在十二月推出的GPTPro,每月需要支付200美元。

OpenAI敢于在国外收取高额会员费用,这既源于其产品实力的高度自信,也得益于海外用户对个人消费类产品的付费习惯根深蒂固,这种做法在国内市场难以复制,跟风者更是屈指可数。百度旗下的文心一言于2023年11月推出会员付费服务,曾遭到大量用户批评,指责其过早地开始收费,尚未提供足够价值。

紧接着,DeepSeek的开放版本猛烈冲击了大型模型面向个人用户的订阅制收费方式,OpenAI打算未来在部分高级模型服务中不再收取会员费,百度文心一言也宣告自六月三十日起始正式对外开放。

即便DeepSeek不开放源代码,AI面向个人用户的业务在国内也难以推行会员付费机制。零一万物创始人李开复曾向外界透露,2024年零一万物开发了一款面向消费者的应用后,发觉该市场异常激烈、吸引客户的费用高昂,再加上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因而无法实现收费。

与早期消费互联网产品抢占市场的亏本做法雷同,ChatBot类应用目前正处在培养市场认知和消费习惯的初始阶段,头部企业投入资金获取用户也是在进行市场引导,首要目标是逐步增加AI工具产品的使用时间和用户保持率,至于商业盈利则需要延后考虑。